悲哀!中国人的爱国情感,还要被恶意消费到哪天?

杏坛事 2024-05-08 06:35:18

近日,香飘飘奶茶涉嫌摆拍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对于这件事,目前很多证据表明,应该是摆拍,而公司似乎也不避讳,说是员工个人行为。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我深深地感到一种悲哀,不禁想问:中国人的爱国情感,还能被消费到几时?

对于公司说是员工个人行为,这一点是不是属实,本文不下结论,只提供一下蓝鲸记者的报道,明智的人自己会得出结论。蓝鲸记者鬼得很,他也不说答案,但却提供了可导向答案的可靠分析。

揭露真相

蓝鲸的报道已经确认,是“员工在包装上贴核污水警示语,公司公开赞扬员工好样的,董事长亲自接机”,同时对香飘飘奶茶用了这种说法:在日本贴脸开大。这种表述明显带有讽刺意味。

随后,蓝鲸立马介绍,香飘飘此举带来的经济效益:千万网友进入直播间购买同款产品,店铺直播日销售额由原来的2500元暴涨至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不得不说,这种营销非常“成功”。

接着,蓝鲸记者就给了一巴掌:致电日本京和商店大久保店,接线员工说店里没有卖过这个字样杯套的奶茶,这个不是他们店里的。我想“爱国人士”应该对蓝鲸群起而攻之,凭为什么要揭穿?

深度挖掘

最后,蓝鲸来了个更狠的,直接扒出了香飘飘近些年在营销上的花费。蓝鲸用“营销大师”来形容香飘飘,用了一系列数字,说明香飘飘在营销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实在惊人:

据香飘飘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2年,香飘飘销售费用分别为7.14亿元、7.4亿元、5.61亿元。在今年4月发布的2023年报中,销售费用更是高达8.6亿元,同比增长53.42%。

在过去的2023年,香飘飘仅广告费就花了2.2亿,通过梯媒广告、流量地铁站硬广、大学校园桌贴广告等形式进行推广,真可谓是下了血本。到此,本次到底是不是员工个人行为,似乎不言而喻了。

上不了台面

如果说,这确确实实是员工个人行为,公司毫不知情,那么不得不说,这个员工真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员工,不仅爱国,而且爱公司,巧妙地将爱国与爱公司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双赢。

这个员工的脑子怎么这么好使呢?然而,事情的本质,在真相曝出后,其实是一目了然的,这种聪明实在不能说是大聪明,只能说是一种小聪明。众所周知,小聪明的背后,往往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这次香飘飘奶茶摆拍事件的背后,是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对此,胡锡进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涉嫌出于商业利益欺骗国内消费者,严重有违商业道德”,“愚弄公众的爱国情怀”“不磊落”。

胡锡进的两个错误

在这件事上,胡锡进首先肯定了网友追捧的真爱国。这一点当然是对的。网友不知情,以为是真的,所以追捧,这确实是出于爱国情感。网友这种是真爱国。但是,很可悲也很令人气愤,真相曝出,网友受到了愚弄。

胡锡进的第一个错误,就是用了“涉嫌”一词。据蓝鲸记者调查,香飘飘在这次事件中,即便是员工个人行为,那么这个员工的行为也妥妥地属于欺骗,日本商店里根本酒没有出售其宣传的商品,证据已经确凿,就谈不上“涉嫌”。

胡锡进的第二个错误,就是说这件事与“小学生把作业丢在巴黎”没什么两样。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虽然都是欺骗,也都赢得了流量,但是巴黎丢作业消费的不是爱国情怀,而香飘飘奶茶明目张胆消费爱国情感,性质更加恶劣。

飘出去的不是香

“这样的营销策略是否能够持续还需打上一个问号”,这是蓝鲸记者的委婉否定。这种营销手段就是见光死,不可能持续。不仅不可能持续,而且还很有可能自掘坟墓。没有信誉的商家,走不远。

既然产品销往国外,销到日本,那就想办法赚日本人的钱,结果唱这一出,赚的还是国内的钱,这又何必,还不如直接在国内光明正大打出反日的旗号,名正言顺赚国内的钱,国外市场别要了。

如果中国企业都这样做,那中国的形象就完了。这根本不叫爱国,这是给国家形象抹黑。外国人会怎么评价这件事?会怎么看中国企业?会怎么评判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香飘飘,这次飘出去的不是香。

理性消费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并不是不能消费,但是需要理性,需要光明正大。对于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中国老百姓出于爱国情感,会自发地支持,愿意掏腰包。企业做好自己的产品,为国争光,打出爱国口号,这完全是可以的,就像华为,没人反对。

但是,如果靠着弄虚作假,用一些欺骗手段,瞄准网友的反日情绪与爱国热情,自编自导爱国闹剧,这就适得其反了。虚假的东西见光死。长此以往,没人再相信。侥幸占了一次便宜,但绝不会有第二次。而且,以后还会招致厌恶。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网友也是理性的基础上。如果网友也不理性,看见反日,不管真假,或者即便明知是假的也不在乎,还是会高高兴兴地支持,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种人似乎不少,这可能正是“爱国生意”盛行的原因。

毕竟逻辑是这样的:不是先有镰刀后有韭菜,而是先有韭菜后有镰刀。

0 阅读:3

杏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