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咸片教父蔡澜,引日本脱星拉叶子楣下海,晚年却后悔浪费40年

肖艾斯 2024-04-13 09:57:47

蔡澜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总遭人诟病,因为他酒色财气样样精通,常常在男女关系上语出惊人,但要真正论“才”,外界对其印象似乎又只停留在“花鸟鱼虫,美食人间”上,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以至于认为蔡澜是凑数的居多。

而一向玩世不恭的他在这件事上身段却放得无比低,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混混,怎么能跟大师查先生齐名呢?蔡澜这么讲实属自谦了,金庸认为他“见识广博,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倪匡则评价亦很高“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简而言之,像蔡澜这样的奇人,是不能以常人眼光来看的。

他的奇,从琴棋书画到文学电影,猎奇范围之广非常人所能及。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一生有60多个女友,太太稳坐正宫之位以外,在香港电影史上也留下浓重一笔,于邵氏和嘉禾干足40年。特别是风月片盛行的年代,帮老板当说客不知拉了多少明星下水,比如狄娜、叶子楣、单立文等,足可称为“香港咸片教父”级人物。

谁能想到90年代末,蔡澜突然彻底告别电影转向美食和写作,用他的话来说“浪费了40年发现并不喜欢电影制作,只是爱看罢了”。这种通透的态度放在爱人身上同样适用,去年太太张琼文离世后,提起她神情上虽流出淡淡哀伤,但蔡澜告诉自己尽量不去想,没有老婆在身边更自由。

右为蔡澜太太张琼文

话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蔡澜开始断舍离,不仅卖掉所有的书画等收藏品,住到香港最繁华酒店中,还聘请一个七人团贴身照顾饮食起居,包括秘书、护士、外佣等。过上想几点睡就几点睡的随心所欲生活。论逍遥,其他三位才子谁能比得上?论这一生在风月片中插科打诨,何人又有蔡澜玩得起劲呢?

1

严格来讲,风月片一词更适用于70年代的香港电影,彼时分级制度还未来临,尺度没有90年代初大,主要以邪典剧情和若隐若现镜头为卖点。邵氏导演李翰祥、何藩的《金瓶双艳》《风月奇谭》等片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蔡澜刚进入邵氏接替邹文怀制片经理的位置,与李翰祥等导演展开深度合作。

为什么会被邵逸夫相中担此要职呢?这得从蔡澜的父亲蔡文玄说起,1926年,三哥邵仁枚带着19岁的邵逸夫南下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找到在新加坡开画室的蔡文玄,让他主管电影发行和担任戏院经理,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算得上邵氏的元老。而蔡澜在戏院的家中出生,从小有看不完的电影,不会刻意套近乎叫邵逸夫“六叔”,永远称呼“六先生”。

蔡澜全家福,后排中间为蔡澜

对于这位跟前长大的世侄,邵逸夫是看重的。高中毕业后,蔡澜对去巴黎学绘画和日本学习电影举棋不定之时,母亲生怕他到法国嗜酒变成酒鬼,极力阻止,便转而到日本学习。但蔡澜还是没逃过日本的清酒,甚至成为一个日本通,这是后话了。更重要的是,邵逸夫委派他为邵氏驻日代表,自此开始半工半读生涯。

1967年公司在日本拍摄《飞天女郎》,蔡澜从打杂小弟正式转为电影制片人。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导演中平康化名杨树希,正是经由蔡澜介绍给邵氏,一口气为公司拍了4部电影。男主角为岳华,后来跟倪匡妹妹亦舒谈了场老死不相往来的恋爱,蔡澜再撮合他跟妻子恬妮,成就了一桩美事。

驻日期间,邵逸夫也有意安排蔡澜前往台湾参与电影拍摄,第一部监制的电影《萧十一郎》改编自古龙的原著,买版权时第一次见还是小伙子的古龙,继而跟这个头大、爱喝酒的武侠怪才一见如故,经常一起喝酒聊女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邹文怀从邵氏出走,与何冠昌等人共同成立嘉禾,并高薪请到李小龙成为邵氏强有力的竞争者。

倪匡经蔡澜介绍,跟古龙和三毛成为好友

第二件事是导演秦剑自杀,当时他的妻子林翠正跟王羽展开婚外情。事发第二天两人高调地手牵手开发布会,声泪俱下表示自杀跟他们没关系,应为赌博欠债所逼。蔡澜便是在邵氏动荡之际回港受任,最初住在邵氏宿舍楼里,秦剑在此自杀就开始流传各种都市传说,闹得人心惶惶,蔡澜倒不在乎,因为终于可以跟欣赏的李翰祥导演合作了。

2

不过此时的李翰祥已经历大起大落,自60年代到达导演生涯最高峰,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整个东南亚并斩获第二届金马奖多个奖项后,不管不顾跑去台湾组国联公司当老板。拍到《西施》时重用新人挑大梁,还调动士兵拍千军万马战争场面,结果上映后票房一塌糊涂,没有公司敢继续投钱。只能重回邵氏拍戏,戏路由黄梅调古装片朝风月片转变。

令蔡澜印象最深刻的是拍《大军阀》时,李翰祥要求饰演四姨太的狄娜在一场戏中露臀,狄娜死活不愿意表示事前未告知,关在化妆间哭不肯出来。双方僵持之际,身为制片经理的蔡澜上阵了,先将李翰祥拍戏初衷传达,说这个形象来自西洋的采臣名画意境很高,都过去几百年了大可不必如此保守,接着又站在狄娜角度理解她,让她自己做决定。

最后狄娜乖乖走进片厂拍了这场戏,可见蔡澜与人沟通上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上映后亦如他所愿,票房大卖赚得盆满钵满。那些年蔡澜与李翰祥搭档拍风月片,赫然在不景气的香港电影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陆续捧红白小曼、邵音音、汪萍等一众女星。特别是随着1973年李小龙暴毙,功夫片热潮火速冷却,蔡澜在这一年监制的风月片最多,几乎部部卖座。

左二、三为邵音音、李翰祥

要不怎么说蔡澜深得李翰祥真传呢?后来蔡澜跳槽到嘉禾,一眼相中还在玩摇滚的单立文,利用好口才半忽悠下海拍风月片《聊斋艳谭》,成就了西门庆专业户。而通往西门庆的道路上,李翰祥也助力不少,接连邀请他参演《金瓶风月》《少女潘金莲》两部戏,将帅气奸诈展现淋漓。好在单立文豁达没埋怨蔡澜,笑称早遇难关早放下偶包。

实际上蔡澜在邵氏任职只到70年代末期,当时他希望能拍一些有艺术性作品而非专卖钱电影,这一想法邵逸夫并不赞同。加上邵氏逐渐将重心转向电视业,蔡澜便拿了六先生一张数字吓人的支票选择单干。监制张国荣的电影《烈火青春》就是在这之后,此片虽然作为新浪潮电影经典名片,但尺度之大上映时突然被禁,唯有剪了多处镜头得以重映。

在民风更为保守的台湾,《烈火青春》经过5年等待才在1987年上映,还是借了女主角之一夏文汐的光,彼时凭风月片《唐朝豪放女》成为台湾片商争抢一时的香港女星。即便如此,上映期间发行商仍将打着限制级影片名头来宣传。不过很快蔡澜迎来真正意义上咸片时代高光,1988年香港电影分级制度正式确立,以往遮遮掩掩的镜头不再怕被删减。

3

与此同时,蔡澜被老友兼成龙干爹何冠昌力邀到嘉禾掌管电影制作部,他顺便将邵氏另一位年轻导演蓝乃才挖角过来。蓝乃才值得说道几句,他是日本摄影师西本正弟子,擅长拍邪典片,而西本正最初到香港协助李翰祥拍了不少古装片,奠定邵氏电影早期风格。于是两位背景和喜好相同的电影怪才一拍即合,专攻邪典片和咸片,开启嘉禾与日本的合作。

何冠昌将成龙托付给蔡澜照顾

最初的几部电影比如《孔雀王子》《力王》等改编自日漫,更偏重口味的邪典片,至今被一些影迷奉为经典。随着另一位合伙人林正英离开,两人开始剑走偏锋,蔡澜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引荐日本脱星拍香港电影。消息一出,女星纷纷响应,甚至在香港掀起一波“日籍外援”热潮。

蔡澜亦将目光放在香港本土女星身上,叶子楣脱颖而出。前面提到的《聊斋艳谭》,不仅忽悠单立文下海,而且经过一番游说成功打动叶子楣,但叶子楣坚持只裸身守住底线。看点全部放在日本女星工藤瞳身上,尺度已突破港三能容忍最大限度。蔡澜倒不以为然,傲娇言道,自己到九龙城买菜时,连卖菜小贩都说片子跟老婆看了很高兴,相信是在造福人群。

而后又帮李丽珍、陈宝莲等女星打开戏路,其活色生香场景不乏蔡澜参与指导之功。这还没完,蔡澜干脆跟倪匡、黄霑开了一档深夜节目《今夜不设防》,尽情畅聊大尺度话题,竟创下轰动香港的超高收视率,震惊到连BBC都赶来拍专题片。节目中每每呈现这样的画面:三大才子边品酒边妙语连珠,各路明星美女被逗得花枝乱颤。

1997年是蔡澜电影生涯的分界点,何冠昌的离世让他思考良多,他决定彻底告别电影转向美食写作。当然,爱玩本性不改,继续带着李嘉欣、邵美琪等大美女吃吃喝喝游世界,快活着就把钱赚了。有人说蔡澜就是一老不正经,可怕就怕老流氓有文化,他享受过香港电影盛世,也懂得适时转身,如果人生能重来,大抵依然做同样的选择。

10 阅读:4012

肖艾斯

简介:娱乐、美食、旅行,喜欢跟生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