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与李顺㈠

百年的驿站 2024-05-10 13:08:45

黄巢(?—884年)

大齐王朝金统五年(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大齐皇帝黄巢在唐朝徐州统帅时溥、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以及大齐叛将尚让的联合进攻下,败入泰山狼虎谷。濒临绝境的黄巢对其部将林言道:“我欲讨伐奸臣以洗涤朝廷,功成之后却不赶快退避,这是大过错啊。你取下我的首级献给唐朝皇帝,可以得到富贵,可别让人家抢得这份功劳啊。”林言是黄巢的外甥,不忍心下手,黄巢便拔剑自刎。林言只得割下他的头颅,以及黄巢的妻儿与弟弟黄邺、黄揆等七颗首级,全都装进盒子里,将要谒见时溥,途中遇到李克用部下的沙陀兵,他们杀掉林言并将其首级一并献给了时溥,时溥又献给了唐僖宗。轰轰烈烈、绵延十年的唐末农民战争终于悲壮地落下了帷幕。这一幕,在经典史籍《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中均有大同小异、详略不等的记载。

  一百多年后,历史由唐末进入宋初,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又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小波战死后,李顺被推为领袖,率军攻克成都,自称大蜀王,建号“应运”,部众发展至数十万人。宋太宗命宦官王继恩为两川招安使,率军两路入川镇压。第二年五月,宋军攻破成都,李顺被俘,与其同伴八人在陕西凤翔被残酷地处以剐刑。这在《宋史》、《续资治通鉴》及《宋史纪事本末》中亦有明确的记载。

  然而,这些记载却都受到了稗官野史的挑战。

  在宋人笔记如陶谷《五代乱离记》、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王仁裕《洛域漫录》、吴曾《能改斋漫录》、王明清《挥麈录》、周密《志雅堂杂钞》中,都记载了当时流传于长安、洛阳一带的一个传说:黄巢兵败后并未被杀或自杀,而是削发逃脱,到洛阳去投奔他的老部下、时任河南尹的张全义。两人见面后都不敢明确相认,也有说是张全义于众僧中认出了黄巢,当然,他非但没有声张,还专门于洛阳城南的龙门山建了座南禅寺让黄巢安居,这样,黄巢改法名道价,人称翠微禅师。后来他又前往浙江明州雪窦山,那著名的雪窦禅师其实就是黄巢。总之,黄巢安然度过了晚年,活了八十多岁,直到宋初才生病逝世。那邵博甚至在《邵氏闻见后录》中声称:“我多次来到南禅寺,壁间画的那个老僧就是黄巢,他的状貌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唯独与众不同的正蛇眼是个显著的标记。”接下来,他又听寺中老僧说:更稀奇的是寺中藏有数幅高僧的写真绢本,黄巢在自己的那幅上还题了一首诗:“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阑干看落晖。”这首诗亦有多种版本,在《挥麈录》中第一句为“三十年前山上飞”。《全唐诗》共收黄巢诗三首:幼年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与中年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流传较广,中年的这一首还被收入中小学教材;最后一首就是晚年的《自题像》了:“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在《洛城漫录》中则说:北宋开宝年间,德高望重的八十老僧道价,在圆寂前从容书写偈文,并伸出左足让人看,人们大吃一惊,原来其足底刻有“黄巢”二字。

0 阅读:2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