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收“学费”有多狠?德美首次交锋,就让美军哭爹喊妈找盟友

历史海大富 2024-05-15 08:08:4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另,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观看免费广告继续阅读。

美军自信与德军的初次较量

1943年3月初,北非战场上的气候如同当地的战况一般多变和严酷。此时,美国军队充满信心,认为自己的强大火力和丰富物资足以碾压任何对手。尽管美军指挥官对于初次进入北非战场的部队寄予厚望,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战场的残酷远超预期。

在阿特拉斯山脉的东部,德国指挥官隆美尔正带领部队执行撤退任务,意图重组并保存战斗力。由于地形的复杂与通讯的困难,德军在撤退过程中发生了序列上的混乱。这一过程中,德军暴露了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侦察和后卫的安排上显得不够充分。

此时,美军的侦察部队通过无线电侦测到德军的部分动向。美军迅速调整了部署,计划利用其优势的火炮和空中支援力量,对德军进行打击。在阿特拉斯山脉的崎岖道路上,美军坦克和装甲车辆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快速推进,意图切断德军的撤退路线。

德军的机智反击

在北非战场的混战中,隆美尔率领的德军在初期的交锋中虽遭受重创,但隆美尔并未就此放弃,反而寻找机会进行反击。德军的策略家们迅速分析了战场情况,发现美军主要是依靠装甲部队进行追击。这一发现使德军决定利用地形和已有的防御配置,筹划一次精心设计的伏击。

德军选择了一处由山脉环抱的狭窄谷地作为伏击地点,这里的地形极易防守。德军工程兵和炮兵迅速行动,布置了大量火炮和迫击炮,这些火炮被巧妙地隐藏在岩石和低矮的灌木丛中,几乎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此外,防御位置上覆盖的迷彩网和土堆进一步增加了其隐蔽性。

美军的装甲部队由谢尔曼坦克组成的编队在德军的侦察部队中断了其撤退路径后,不知情地驶入了这一设伏区域。随着美军坦克部队的逐渐进入,德军的指挥官等待最佳开火时机。当大部分美军坦克进入德军的火力射程内时,德军炮兵接到开火的指令。

德军的炮兵首先使用了高爆炮弹进行饱和攻击,目标直指美军坦克的薄弱部位。这些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凶猛的轨迹,以雷霆万钧之势落向美军坦克群。爆炸的冲击波和炮火的烈焰在谷地中回荡,一辆接一辆的谢尔曼坦克被击中,装甲被撕裂,火焰和浓烟从被击穿的坦克内腾起。

此外,德军还特别利用了反坦克炮和携带穿甲弹的轻型火炮。这些武器在对付装甲较薄的谢尔曼坦克时显得尤为有效。一旦穿甲弹击中目标,即使是坦克内部的弹药也会被引爆,导致连锁反应,增加了破坏力。

美军坦克编队遭遇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损失惨重。无法有效应对的坦克驾驶员和乘员只能尽力操控着剩余的可操作坦克逃离火力覆盖区。战场上很快铺展开一幕混乱景象,爆炸的声音和被摧毁的坦克残骸说明了德军伏击的效果。

德军分割战场的战术成功

德军在成功实施伏击后,迅速利用了战场上的混乱,重新调整并分割了战场的控制区域。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德军的机动部队迅速行动,封锁了主要的通道和要道,确保美军无法轻易通过或重组其力量。通过对山脉中关键高地的控制,德军有效地切断了美军的撤退和补给线,增强了自身的战术优势。

在战场上,德军的工兵和炮兵继续加固现有的防御工事,并部署了更多的迫击炮和机枪巢,确保任何试图反攻的美军部队都将遭受重创。此外,德军还利用从美军损毁坦克中回收的弹药和装备,临时增强了自己的火力。

美军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后,指挥官迅速下达撤退命令,企图将部队撤回到更加坚固的防御位置。美军开始向阿特拉斯山脉西部的地势险要地区撤退,这一区域以其陡峭的山脉和狭窄的山谷被认为是防御的理想选择。撤退过程中,美军的工程部队和后卫部队配合行动,忙于在撤退路线上设置地雷和爆炸陷阱,以延缓德军的追击速度,这次美军交得学费可太大了。

在撤退至阿特拉斯山脉西部的过程中,美军利用天然的地形优势构建了一系列防御阵地。他们在山脉的缓坡上挖掘了战壕,并在山顶和制高点部署了狙击手和反坦克炮,以阻止德军坦克的进一步推进。美军还试图通过空中支援和远程炮击来阻挠德军的行动,以稳固防线并为部队提供喘息的机会。

隆美尔的反攻与美军的撤退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的作战经验丰富,他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地形和战术上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成功阻断美军的进攻并迫使其撤退后,隆美尔意识到这是一个扭转局势的关键时刻。他迅速联系了非洲战场南方战区的高级指挥部,表达了自己继续追击的意愿和计划。

经过简短的电报交流和战术评估,隆美尔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他选择了“凯塞林山口”和“斯比巴山口”两个战略要地作为主攻方向。这两个山口都位于阿特拉斯山脉,是通往突尼斯平原的重要通道,控制这些区域对于确保战线稳定和切断美军撤退路线至关重要。

隆美尔精心制定了攻击计划,调整了部队的编组和供应线。尽管可用的部队数量有限,他仍旧决定使用两个装甲师作为突击力量。这两个师由“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组成,它们在前一轮交战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效能和威力。

在详细的作战计划制定完成后,隆美尔亲自监督了部队的整顿和补给。他确保每一个装甲师都完全补给好弹药和燃料,同时对车辆进行了必要的维护,以保证在恶劣的沙漠条件下能保持最高效的作战状态。此外,隆美尔还特别强调了机动性和灵活性,确保装甲师能够在山区地形中迅速移动和部署。

隆美尔指挥的两个装甲师开始向指定的山口推进。他们首先向“凯塞林山口”发起了进攻,使用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协同作战,通过狭窄的山谷迅速推进,利用地形的掩护减少了敌方空中力量的威胁。德军的炮兵也在山谷两侧设置好位置,为前进的坦克提供火力支援。

随后,德军的另一支力量向“斯比巴山口”进发,这一路线更为复杂,因为地形险峻且曲折,但德军的装甲师凭借其出色的训练和指挥官的精准指挥,有效地克服了地形的不利条件。他们在山口的入口处迅速建立了火力点和防御工事,确保一旦美军企图反攻,能够迅速应对。

美军被轻松击溃

隆美尔的两个装甲师在“凯塞林山口”和“斯比巴山口”取得了突破后,迅速加大了对美军的压力。德军坦克部队以其标志性的“虎式坦克”为先锋,配合精心布置的步兵和炮兵,向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些“虎式”坦克,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它们在阿特拉斯山脉的复杂地形中行动自如,其120毫米主炮足以在几千米外精确打击敌军要塞和装甲车辆。随着德军坦克的推进,炮兵部队也同步发射高爆弹和破片弹,进一步削弱了美军的抵抗能力。

美军在突然的重火力打击下迅速陷入混乱。他们的防线主要依赖于沿山脉布置的炮塔和自动武器,但在“虎式”坦克的高强度炮击下,这些防御工事迅速被摧毁。美军士兵在炮火和坦克的双重威胁下被迫撤退,许多人在撤离过程中被迫抛弃了重型装备和弹药。

随着德军继续推进,美军的后续防线也接连被突破。德军坦克不断地调整射击位置,对美军的掩体和临时阵地进行精确打击。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尝试阻挡德军前进时,经常被“虎式”坦克的一炮命中精确击毁。

此外,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有效地清理了战场上的残余美军。他们使用步兵武器和手榴弹清扫散落的敌军小队,同时对逃离的美军进行追击。在德军的持续压力下,美军的组织结构开始瓦解,指挥体系受到严重干扰。

在短短一天的作战中,美军的多个防线被彻底击溃。那些试图撤退的美军部队,为了加速撤离速度,不得不放弃了他们的大型武器系统,包括反坦克炮、重机枪和大量未爆的炮弹。德军随后迅速占领了这些遗弃的武器,进一步补充了自己的弹药库存。

参考资料:

来自 (美)里克·阿特金森(Rick;Atkinson)著. 破晓的军队[M]. 2020

0 阅读:11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