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号刚回国,就把底牌亮了,美军没来及高兴,发现比不上山东舰

交锋新视野 2024-01-19 18:12:48

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刚刚结束了服役后的第二次作战部署,回到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但福特号航母回归并非终点,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随着福特号航母缓缓驶入港口,我们有足够理由去仔细分析,这场超长的部署究竟透露出了哪些深层次的信号?

2023年5月,福特号航母驶出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欧洲进行部署,起初只是正常的换防,接替布什号航母在地中海的任务,继续针对俄罗斯。谁料后来爆发的巴以冲突,福特号被调往了东地中海,之后福特号的部署计划也被迫三次延长,最终整个部署时长达到了261天,其中有239天是在海上航行。

在这漫长的八个半月里,福特号的脚步并不孤单,它曾访问挪威、希腊等国家,同时,与17个盟国进行联合演习和训练,显示了美方在军事外交上的高度活跃态势。

福特号回港后,美国海军还公开了其部署过程中的一些相关数据,超过3万次的飞行甲板调度、3千多次的机库调度、近3千次的飞机升降机调度等,显示出这是一场规模庞大、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

其中引人关注的是,福特号在239天里,舰载机飞行架次为10396次,平均日出动舰载机架次仅有43架次。相较于尼米兹级林肯号航母此前六个月部署时间,出动舰载机架次10250次,平均每日56架次的出动率,福特号显得有些望尘莫及。这不禁引起了外界对福特号航母实际作战能力的疑虑和讨论。

而当提及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时,情况似乎更加紧张。尽管福特号航母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但在实际部署中,并没有展示出压倒性的优势。去年9月,山东舰在太平洋海域执行任务时,日本方面观测到的数据显示,一天内,山东舰有战斗机约40架次、直升机约20架次,总计60架次的舰载机起降活动。

如此来看,对福特号如此重要的电磁弹射系统,似乎并没有对其舰载机起降能力有一个明显加持。当然这似乎也是外界预料之中的事情。之前就有分析认为,福特号虽然已经服役很长时间,但依旧存在多个问题。

首先就是其电磁弹射器频频出现的故障问题,可谓是对美军的一大打击。福特号上电磁弹射器平均故障周期仅为181架次,与预设的设计目标相去甚远。

更糟的是,一旦航母上的电力储存转换系统出现问题,四个电磁弹射器便会全部停摆,并且还无法分别进行检修,极大地减弱了福特号航母的可靠性。

其次就是福特号的建造成本严重超支,在2001至2018年,美国国会对福特号航母的拨款总额达131亿美元,这比最初美国海军评估造价高出了足足25%,并且这还不包含巨额的50亿美元研发费用。

然而,即便是如此高昂的投资,福特号航母所展示出的性能也没有达到美军的期待。

福特号航母上的电磁拦阻系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设计标准是16500架次的平均故障周期,而测试数据却只有48架次。这意味着每经过不到50次舰载机降落,电磁拦阻系统就需要进行故障排除,这样的频率在实际作战中,无疑将大大削弱航母的作战效能。

最后,福特号上的武器升降机同样让人颇感忧虑。假设按照设计指标,电磁马达驱动的武器升降机应该远高于尼米兹级航母配备的传统机械式升降机,但事实却是福特号自2017年交付以来,直到2019年,才只是装备了两台符合标准的武器升降机,其余九台直到2022年初才具备上舰条件,远远低于预期效率。

以当前美国海军的发展来看,福特级航母承载着美军拥有更强大打击力量和科技创新的希望,而且也肩负着美国试图维持海上霸权的想法。然而,在美军创新技术与老旧技术发展模式的衔接中显现的种种问题,确实让美方不得不将希望值降低。

超过预算的巨额投入、电磁技术运用的重重困境,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是美国海军,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技术挑战。

这一系列的技术与经济问题,或许将促使国际社会重新评估未来航母建造的战略和方法。航母作为一个国家展示海军力量的重要平台,其功能与效率如何才能最优化,恐怕将成为未来美国海军必须攻坚克难的一个课题。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福特号之所以有当前这些问题,原因之一在于美军过于心急,不等技术成熟,就全部加装在了福特号上,而对我们来说,自然是不会这么着急的,因为相比于用更短时间建造一艘航母,如何能让航母没有故障,才是更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福特号航母所遭遇的艰难挫折,不免使人揣测:这是否预示着传统军事巨舰在未来技术快速演进的浪潮中,将面临重新定位?毕竟,在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单靠硬件的强大已经不足以赢得主动权。

令人关注的是,面对这些突显的问题,美国海军将会如何调整其战略布局,同时这又将如何影响全球的海上力量对比格局,值得我们持续观察。

7 阅读: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