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轰20热泼冷水:战略轰炸机非发展方向,战略核潜艇才是当务之急

泰鲁茶话世界 2024-03-13 07:47:46

据媒体报道,中国空军副司令王伟在接受港媒访问时表示,轰-20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公布,而且公布后即开始量产。

在歼20、运20和直20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以后,轰20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年两会和航展期间,这个话题都会被反复提起。

但是,一直以来,每年都有好消息,却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今年大概率也会是这样。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战略核力量建设的发展来看,战略轰炸机非发展方向,战略核潜艇才是我军的当务之急!

第一、从五常核威慑力量发展的趋势来看,各国战略轰炸机的规模正在萎缩,英法两国甚至淘汰了空基核武器。

目前,英法两国已经没有轰炸机编队,他们主要使用多用途战机来执行战术打击任务,而核威慑则主要依赖两国战略核潜艇。

美国和俄罗斯虽然没有完全排除战略轰炸机,但其整个轰炸机机队的规模都大大缩水,这两个国家也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战略核潜艇上。

这说明尽管海基核打击力量成本高昂,但其性价比仍然高过空基核打击力量,因此成为了主要核国家的重点发展对象。

2024年3月12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出了2025年新的预算案,计划申请492亿美元用于升级美国核三位一体全部三个环节,其中94亿美元用于建造“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53亿美元用于继续实施建造B-21飞机的计划,37亿美元用于继续资助“哨兵”洲际战略导弹倡议。美国在建造核潜艇的投资远远大于轰炸机生产方面的投资。

这样看来,即使是美国,军费也是有限的,将重点放在了海基核打击力量上,陆基和空基核打击力量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中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从核打击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轰20并非中国军队的当务之急。

第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一种性能强大的隐身轰炸机可能面临刚服役就落后的危险。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中国的腾云工程、廉价导弹、新型卫星侦察技术和六代机的快速发展都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新轰炸机的发展前景。

大气层内的轰炸机性能再强,它也不可能违背物理规律,机动性较差、飞行速度相对较慢是轰20必须为高隐身性能和长航程付出的代价。

而机动性较差、飞行速度慢的新轰在六代机和各种高性能的防空导弹面前,其生存能力存在巨大的疑问。

目前轰炸机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被空天飞机或者亚轨道飞行器来完成,它们的反应速度远比轰炸机要快得多。

此外,由于高性能无人机侦察技术和新型卫星侦察技术的发展,目前认为隐身性能良好的战略轰炸机在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其技术优势,存在很大的疑问。

反观核潜艇就完全不同,广阔的海洋将永远是战略核潜艇最安全的庇护所,中国核潜艇接近美国海岸的可能性比中国隐形轰炸机接近美国空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第三、从大国竞争的战争场景来看,战略轰炸机并不能为主动攻击方赢得先手。

目前雷达技术和低轨卫星侦察技术日新月异,敌我双方空军基地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无论使用多少先进技术,隐身轰炸机这种庞然大物的飞行活动很难做到完全不被对方发现。

战略轰炸机对起飞机场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中美俄可供起飞战略轰炸机的机场数量有限,敌方只要对相关机场进行24小时跟踪监视,隐身轰炸机的行踪不难被发现和跟踪,从而使主动方使用隐身轰炸机进行隐蔽性核打击失去意义。

退一万步说,即使被攻击方无法发现对方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且主动方机载核导弹顺利实施了核打击,在地球上有能力进行核打击的国家就这么几个国家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非常容易知道自己被谁打了,他们将很快能组织核反击。这样一来,隐身轰炸机也就失去了意义。

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之下,任何一方的核打击行动都是明牌一张,隐身与否根本没有意义。确保自身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获得与对手方同等规模的陆基和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拥有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对敌方实施核报复的能力,而战略轰炸机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中国已经生产运20这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能同时发展并量产两型隐形战斗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研发隐身战略轰炸机并不存在技术难题,这款轰炸机迟迟无法面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我军高层的战略选择!

因此,即使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好消息”,轰20也很可能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其替代品的高超性能将远远超过我们和对手的想象!

本文仅在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引用,其它出处均为抄袭,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特此声明!

0 阅读:0

泰鲁茶话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