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低温烫伤多发别让“取暖神器”变成“伤人暗器”|健康南阳

南阳日报梅溪视频 2024-01-25 12:01:22

近期天气寒冷,南阳市最低气温在-6℃至-7℃左右,不少市民都守着空调、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挪不开身。医生提醒,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成为“皮肤杀手”。

小学五年级的小雨喜欢窝在“小太阳”取暖器旁边写作业。近日,他感觉双腿皮肤发干、刺痛,仔细一看,发现腿上长出了一大片网状红斑。家人急忙将小雨带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结果竟是因为他长时间使用“小太阳”,“烤”出了火激红斑。

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周琳介绍,火激红斑是由于局部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热源下,长期反复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网状红斑与色素沉着。这是一种由低温烫伤引起的皮肤损害,偶有患者出现水疱。

家住高新区的张女士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前段时间,她睡觉前将“暖宝宝”直接贴在了脚背上。第二天,张女士因为脚背疼痛醒来,等她揭开脚上的“暖宝宝”后,发现脚背上鼓起了一个大水疱。

“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当接触皮肤的热源温度高于人体表皮温度,长时间作用下,就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周琳说,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当我们的皮肤与45℃至50℃的低热物体接触时,比如热水袋和“暖宝宝”等,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不会马上感受到强烈刺激,在长时间接触后更会因为适应了与外界低热物体的接触,形成“温柔陷阱”,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很难及时察觉的烫伤。

“避免低温烫伤,应正确使用取暖设备。”周琳提醒,使用取暖设备要注意控制使用的时间和使用时的温度,皮肤同一部位不要长时间反复暴露于热源刺激下。如热水袋内的水温不宜过高,外面可以裹一层毛巾,且使用时间不宜太长;“暖宝宝”使用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切忌贴着“暖宝宝”睡觉。老人和幼儿等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防止低温烫伤。(全媒体记者 王宜迪)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