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两代宠妃花蕊夫人之《宫词·第六十五首》

青牛君说普洱茶 2024-01-28 01:07:43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 / 唐代女性茶诗 / 花蕊夫人其人 / 创作背景 / 原诗 / 注释及释义

中国诗歌与茶诗

中国诗歌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诗人。

最早的茶诗当为西晋文学家孙楚(约218-293)的《出歌》,距今约一千七百年。茶诗创作在唐宋达到顶峰,皎然、苏轼等名篇佳作流传不衰。

苏轼(1037-1101)

唐代女性茶诗

从《全唐诗》看,唐代有茶诗作品的女性只有四人,可称为茶诗的也仅有一首。分别是:

花蕊夫人,《宫词第六十五首》;

李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鱼玄机,《访赵炼师不遇》;

鲍君徽,《东亭茶宴》。

李冶(约730-784)

花蕊夫人其人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女诗人。约出生于883年,后蜀主孟昶、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宠妃。本姓徐(一说费)。青城(今成都市都江堰)人。自幼聪慧能文,尤擅宫词,先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后蜀降宋后,宋太祖赵匡胤将花蕊夫人纳入后宫,封为贵妃。传说为赵匡义所杀。《全唐诗》存花蕊夫人宫词157首(后人考证,约90余首为花蕊夫人所作)。

最早的宫词约见于汉朝,多半反映宫女幽怨及渴望自由,且多为男性诗人的想象与虚构。而花蕊夫人的宫词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蜀地宫廷贵族生活,内容丰富,俱为亲历,堪称宫词作品的顶峰之作。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花蕊夫人(明刻历代百美图)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花蕊夫人为后蜀后主孟昶妃期间。孟昶时代的宫廷日日笙歌,夜夜酒宴,表面上一派升平和乐的景象。宫廷用具也极度奢华。史载后蜀降宋后,侍卫们奉命清点宫廷之物,孟昶的溺器因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竟也一并入册。

从本诗看,孟昶不仅酷爱饮茶(“阁子门当寝殿斜”),对于茶艺要求也很高(“知了事”)。蜀地为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孟昶时代的饮茶之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花蕊夫人 张大千

原诗

《宫词·第六十五首》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

白藤花限白银花,1

阁子门当寝殿斜。2

近被宫中知了事,3

每来随驾使煎茶。4

花蕊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注释及释义

1.白藤:指编织用的白藤条。花限:花栏。白银花:此处当指白色的茶树花。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此句大意是:以白藤条编织的花栏内茶树花素雅如银。本句用叠字“白”,似寓饮茶之素雅静。未到茶阁,先见茶花。

2.阁:指茶阁,犹今日之茶室。斜:xiá,斜对。此句大意是:茶阁斜对蜀主孟昶的寝殿。茶室与寝殿紧对符合“茶需热饮”的理念。

3.知了事:精明干练。此处指熟谙煎茶技巧。此句大意是:一旦发现某位宫人熟谙煎茶巧技。

4.此句大意是:便让这位宫人到茶阁当差,为蜀主奉上一杯精彩好茶。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平安健康,事事顺,样样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