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的棚户区改造是从2009年开始的,当时的改造范围是“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到了2012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再之后,各部多次发布文件,棚改大幕就此拉开。
根据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有1亿多居民离开棚户区搬进楼房里,也正是因为这场如此大规模的棚改,让拆迁二字和暴富关联在一起。
可再之后,上面明确提出,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从数据来看,2022年1~11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就有206.9万套,到了2022年,只有134万套,很显然,大规模棚改成为过去式。
与此同时,针对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开始了,对于旧改,大家褒贬不一,有人说旧改后小区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人希望自己的小区尽快旧改,也有人说旧改是面子工程,治标不治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旧改规则在不断完善,后改的肯定要比先改的好,二是因为某些旧改工程中确实存在不好的现象,导致旧改结果不理想,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加强监督,拓宽完善举报渠道。
然而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是否拆迁”的问题,在不少人看来,有了旧改,老房子拆迁无望,可事实情况是,拆迁仍然在继续。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要拆迁的房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房。
这类房子不用多说了,肯定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把危房分成4个等级,有些情况下,你以为的危房可能并没有达到拆除的标准。
这里举两个危楼拆除的例子:
1、北京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建于1976年,出现楼体破损、漏水严重等问题,由于是独立单体、框架轻板实验楼,所以无法通过传统的抗加固模式进行改造,于是进行拆除重建。
2、长沙市芙蓉区农科家园A29-34栋6栋房屋,始建于1999年,原本为4层,后违规加盖2~3层,经专业机构测定,属于承重结构无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因此进行拆除重建。
回到正题,不论是改还是拆,我们都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一个长期的监管体系来系统性地管理房屋。
国内危房有很多,可到底哪些是危房,它们又分别是什么等级,未来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拆除的标准,这些都是未知的。
相应的,也有一个好消息,中央已经注意到该问题,并提出要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第二类被拆除的老房子,是那些影响城市规划的房子,或者换一个说法,是拆除后利益更大的房子。
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对:房子拆不拆,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利益可图。仔细想想,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拿现在的城中村改造来说,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要拆的,而拆除城中村,好处有三:
第一,拆掉后城中村居民拿到补偿,可以去买房,既改善居住条件,又利于楼市企稳;第二,从拆除到安置,整个过程中涉及多个行业,大规模拆除,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也拉动了经济;第三,城中村位置大多比较好,说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拆除后不论是建新房还是搞商业区,收益都不小。
当然,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城中村改造中,毕竟影响城市规划包含多个方面,比如道路,比如地铁。
4月15日,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8位住户上交了房屋钥匙,办理注销等手续,因为这8户居民的房子,需要给地铁17号线让让路。另外根据报道,目前该项目已完成22栋私宅、家属楼10户的协议签订工作。
更早之前,杭州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景芳小区因地铁15号建设迎来拆迁,具体规划上,只是拆除其中的4幢居民楼,涉及300多户。
总而言之,老房子拆是肯定要拆的,但具体能不能轮到自己,那就要看看房子是否是危房,是否影响到城市规划。如果小区只是环境差、线路老旧,其实很难达到拆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