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杀董卓后贾诩挑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使王允身死族灭

史海撷英 2024-03-28 10:03:04

董卓死后,其部将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还在西凉老巢握有重兵,这些骄兵悍将对朝廷仍然具有很大威胁性,如何妥善解决这些董氏余党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棘手的难题。当时总理朝政的录尚书事王允刚开始想赦免他们,可没多久又改变主意,打算削夺他们的军权,裁撤或取缔凉州军,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董卓残余势力。遗憾的是,王允没有杀伐决断的胆魄与能力,很快又开始在招抚和取缔间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起来,本已风雨飘摇的汉廷注定又要遭受一场比董卓之乱更惨烈的劫难。

虽然王允还在举棋不定中煎熬,但朝廷准备取缔西凉军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传到西凉(今甘肃西部湟水流域以及新疆、宁夏、青海之部分地区),一时间,西凉百姓人心惶惶,董卓旧部更是惊惧不安。

贾诩的毒计

当时,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被手下胡车儿暗杀,李傕、郭汜等顿感无所依靠,心中更为不安,便准备遣散军队,各自归乡,以躲避王允清算。这时,牛辅麾下的讨虏校尉贾诩站出来劝阻他们,并献上一条“毒计”。

贾诩

贾诩是董卓旧部,后随牛辅驻扎关中,以足智多谋著称。他对李傕、郭汜等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献计无非为求自保,并非撺掇李、郭举兵造反,因当时董卓倒行逆施,早已惹得天怒人怨,追随董卓者皆被视为附逆帮凶,又有几个受人爱戴?能得善终?假如李傕、郭汜等解散军队,自剪羽翼,贾诩自己的性命也会危在旦夕。

犯长安

李傕等都认为贾诩的建议很有道理,因此改了主意,遂集结凉州大军往长安方向杀去,沿途攻城拔寨,烧杀抢掠,扰乱很大,逼近长安时已经拥众十万余人。

李傕

李傕等率凉州军兵临长安城下时,董卓旧部樊稠等率残兵前来会合,遂一同攻城。彼时城中防守空虚,守军士气不高,不堪一击,西凉军围攻10天后即一举破城。

汉末三国头号猛将吕布虽然骁勇善战,却无奈寡不敌众,率部出城迎战大败亏输,急忙杀出重围,逃至青琐门下,呼唤在城楼上督战的王允一同逃走。“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遂转相恐动。其在关中者,皆拥兵自守。更相谓曰:‘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当复为鱼肉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等先将兵在关东,因不自安,遂合谋为乱,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不料王允一口回绝,他正色对吕布喊道:“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吕布知不可劝,遂拍马落荒而逃,王允则保护汉献帝刘协藏匿在宣平门上。

王允被杀身灭族

李傕、郭汜等率军攻入长安,纵兵抢掠,滥杀无辜,街道上尸骸横七竖八,脓血横流,“吏民死者不可胜数”。李、郭领西凉军追至宣平城门上,见汉献帝在此躲避乱兵,李傕、郭汜急忙跪拜叩头。“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雠,弗敢为逆也。请事竟,诣廷尉受罪。’允穷逼出见傕。”随后,李傕下令将王允斩首, 其家人、宗族十余口男女老幼亦被株连处死。据记载,王允被杀后,长安百姓闻讯无不为之痛哭流涕 。王允遇害时为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王允

王允有性格弱点,譬如冤杀一代名士蔡邕,该下重手时又患得患失,当断不断,遂引来身死族灭的塌天巨祸......但他对汉室忠心耿耿,一生力图匡扶汉室、复兴汉祚,但他的努力终究还是失败了。当然,这也是历史趋势,非王允个人之力所能阻挡。但王允设谋诛除凶逆,终止了董卓暴政,延长了摇摇欲坠之东汉的寿数,所以依然功不可没。

王允死后,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开始步董卓之后,再次把持朝政,挟持献帝,逼献帝给他们封侯赐爵,还诛杀忠良,欺凌、恫吓群臣,杀戮无辜百姓,在京师长安搅起一阵阵血雨腥风,使京师陷入一片恐怖中,所以为《三国志》作注释的裴松之评说贾诩的那条毒计“一何大哉”!

0 阅读:2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