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被中国团队拿下2年后突破600Wh/kg,丰田这下又慌了!

浩子观点 2024-05-14 23:25:35
日产汽车希望通过采用固态电池技术来扭转目前的颓势,但这个计划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近期,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团队宣布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其功率密度达到每千克400瓦时,预计在2026年之前,这一技术的性能将再提升50%,达到每千克1000瓦时的续航里程。此外,国内几家汽车厂商也已开始着手固态电池的研究,广汽集团已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这也将比丰田宣布的量产时间提前一年。

日本企业试图超越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中国企业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款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池高出30%以上,基本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难题。在锂电池时代,中国汽车制造商凭借自身力量打破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垄断,特别是对日本汽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丰田的纯电动汽车全年销量仅为24,000台,而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销量达到302万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占领了日本主要海外市场的一席之地,例如在泰国,曾经80%的市场份额被日本汽车占据,而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为了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丰田章男多次指责中国的电车不环保、不经济,并呼吁本田和马自达等企业公开反对电动化。2021年,日本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上投资了1.5万亿日元,并获得了1300多项专利,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

近四年来,日本各大媒体连续发表80多篇文章称固态电池是中国逆袭的"王牌",甚至放出豪言表示一旦取代锂电池,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将彻底碾压。公司如东风日产、丰田和松下等也高调宣布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成功,并计划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量产。这一波动作让之前声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必败无疑的日本媒体感到措手不及。

然而,在西方国家,中国却是“价格屠夫”,因为中国掌握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例如锂电池,从原材料到提炼技术再到零部件,都能满足全球90%的需求。

这种价格优势不仅体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有所体现。原本由外资企业垄断的市场,在国内生物科技企业的努力下,价格下降了五成,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增长。面对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迅速发展,日本企业感到愈发紧张。丰田等公司面临着重大的竞争压力,必须加快步伐以跟上中国的发展节奏。

在这种情况下,丰田等日本企业开始加大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他们加强了与各领域的合作,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企业展开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力求提升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水平。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外,丰田等公司还加快了固态电池量产的步伐。他们积极推进工厂建设和生产线的规划,以确保能够尽快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生产。同时,他们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挑战。

然而,尽管丰田等日本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中国相比,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明显处于劣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赶上甚至超越对手。

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丰田等日本企业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化进程,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0 阅读:1

浩子观点

简介:多年自媒体运营者,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