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聚链成势福州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福州日报 2024-05-10 12:10:21

贝瑞基因实验室。记者 池远 摄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浪潮。放眼榕城,工厂车间的每一声轰鸣、科研院所的每一项成果,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鲜明的变化,共同折射出福州的创新活力。

传统产业加“数”前行、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高”攀登……当前,福州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攀高峰,催生更多新赛道、新模式、新动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抢跑新赛道

破立并举向“新”而生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各地都在加快绘制向“新”而行的“路线图”。在福州,新质生产力所描摹的未来,正疾步赶来!

在贝瑞基因产业园一期实验室内,一台台精准医疗基因检测设备在工作人员操控下,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实现对肿瘤等疾病的精准治疗。近年来,福建贝瑞检测所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现地中海贫血、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SMA(脊髓性肌萎缩症)、FXS(脆性X综合征)等复杂单基因疾病筛查的难点突破。

向“新”发力,通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6%,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时,不少地方还将着力点放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上,助推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在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下,清花、梳棉、络筒、打包码垛等纺纱工艺流程均由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完成——这是福建新华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立华智纺项目生产车间的工作场景。

这些“看得见”的智能制造,离不开“看不见”的生产体系变革。新华源科技集团总裁陈文说,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企业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管控,智能纺纱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省分院落地,启动建设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福州园区),实施市级融合发展重点项目89项、总投资249亿元。全市新增国家级数字化或智能制造业示范项目14项,省级4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个。

打造新模式

链式发展逐“质”而行

初夏时节,榕城大地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热潮加速从龙头企业涌向产业链企业。

近日,恒申集团化工团队自主研发的环己烷脱氢项目投料开车成功,产出合格的苯和氢气产品。副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原料进行使用,实现原料与产品在装置内闭环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实现净利润超亿元。

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恒申集团四十载坚守实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延伸突破,打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拥有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创新“链式发展”是恒申成功的秘诀,“纵向上,集团建链延链,在业内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横向上,在省内首创‘政府+企业’管理模式,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尼龙6+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市强化链主企业挂钩服务及政策保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力促链主增产增效。2023年,培育形成千亿产业集群6个,百亿工业企业(集团)19家。全市共签约落地重点工业产业链项目186个、总投资1488亿元。在恒申、京东方、万华、中景等链主企业带动下,福州市实现“锦纶6”、平板显示、聚氨酯、聚丙烯等产业链完整布局。

今年年初,福州市发布实施《培育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工作方案》,集中资源向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汇集,通过“链主+”模式,推动龙头企业链式发展,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并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激活新动能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眼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但对数字化转型缺乏认识、不想转,数字化能力不足、不会转,担心转型成本高、不敢转,这些问题阻碍了不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以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福州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聚焦棉纺、针织、电子、汽配等四大行业,支持企业数字化提升改造、打造数字化应用标杆、支持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前超530家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辐射带动不少于300家细分产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感谢政府部门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供需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和资源。”年初以来,福州陆续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的数字化服务商纷纷亮相,讲解并展示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上百家企业现场对接转型需求并达成多个意向合作,增强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科技创新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从2017年开始,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每年要投入数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为支持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福州纺织产品核心竞争力,长乐农商银行为其设计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发放“专精特新”贷款2000万元,支持企业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

如今,通过5G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各车间的生产进度、生产产量、生产效率、关键质量指标等数据一目了然,既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又能实现产品工艺100%可追溯。福建金源纺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技术研发和智能化改造,也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这笔‘专精特新’贷款的发放,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大,动辄上千万元,不少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福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年化贴息利率达3%,期限2年,合作银行达19家。

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创新。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将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技术革新、改造升级,用好技改设备投资补助、融资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技改成本,组织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同时,持续支持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常态化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加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产业领军团队等创新型企业、人才培育,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

2023年,福州培育形成千亿产业集群6个,百亿工业企业(集团)19家。

2023年,福州新增培育各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超500家。

截至目前,福州累计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等信息化领域试点示范项目67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记者 颜澜萍)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