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唯一一位当过知青的乒乓球世界冠军,丈夫的姐姐是杨春霞

细品名人 2024-01-29 09:51:51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张德英)

她叫张德英,上世纪70年代是叱咤风云的女乒国手。张德英参加过第34届、35届、36届三届世乒赛,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帮助国乒女队连夺第34届、35届、36届女团冠军。

张德英与张立合作,获得第35届世乒赛女双冠军。她还与曹燕华合作,获得第36届世乒赛女双冠军。

张德英还获得第35届、36届世乒赛女单季军。

张德英是唯一一位从知青队伍中走出来的乒乓球世界冠军,运动生涯经历了很多坎坷和艰辛。

张德英丈夫的姐姐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春霞。张德英与丈夫杨善霖跨国分居多年,这是为何?

01

(第26届世乒赛宣传海报)

张德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时,她正在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小学读书。

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等世界冠军的拼搏故事,深深地激励着张德英,她疯狂迷上了乒乓球。

1964年,上海市少体校招生,张德英穿着凉鞋去参加测试。测试地点在黄埔体育馆,地板有些打滑,张德英干脆将鞋子脱了,赤脚上场挥拍。

招生教练觉得这个小姑娘不同寻常,身上有股灵气和狠劲,便录取了张德英。

池惠芳教练将张德英当重点苗子培养,张德英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

(张德英(左)与曹燕华)

1966年,张德英随队去北京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与邵培珍、徐剑琴组成的混合组,夺得全国团体冠军。周总理给张德英等人颁奖,大家热血沸腾。

很快特殊年代开始了,少体校关闭了,院子里长了荒草,灯泡也被卸去了。张德英一天不练球就受不了,于是她与队友偷偷从窗户里爬进少体校的训练馆,自己带着灯泡装上,练完球再将灯泡卸下来带回家。

1969年,张德英中学毕业后受上山下乡运动裹挟,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张德英之所以选择去如此遥远的地方当知青,是听生产建设兵团招人的领导说,去那里可以打乒乓球。

(当年知青下乡照片)

1969年4月,张德英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一到驻地她傻眼了,当地根本没有房子,只有几顶帐篷。

晚上张德英和知青们背靠背在帐篷里坐了一夜。之后知青点又陆陆续续搭了一些帐篷,还搭了简易厕所和厨房。

厨房里都没有木板台,更别说乒乓球台了。张德英打乒乓球的梦想破灭了,接连几个晚上用被子蒙着头哭。

在生产建设兵团,张德英与知青们去火车站装卸木头、煤、面粉,50斤一袋的面粉她扛起来就走。

他们还用铁锹将煤铲到筐子里,再抬到煤场。当地的淡水很珍贵,张德英他们每天刷牙一杯水,洗脸洗脚用冰融化的水,里面有杂质。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老照片)

结果张德英和知青们的毛巾、指甲缝里、床单都是黑乎乎的。知青点的伙食也很差,天天吃水煮大白菜。

02

1970年,张德英的父亲病危,她扒火车到哈尔滨,后又扒火车到大连。然后花9块钱买5等舱的船票回到上海。张德英到家第4天,父亲就病逝了,才40出头。

父亲早逝,将张德英和母亲推入巨大的悲痛中。张德英回黑龙江建设兵团逾期了,领导组织200多人开会批斗张德英,还逼她写检查,并安排她去烧锅炉。

张德英一个人负责7个炉子,每天脸颊都是黑乎乎的,根本不像个姑娘。她整整烧了一年锅炉,后与知青们一起下地干活。

(上世纪70年代乒乓球风靡全国)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队缺席两届世乒赛后,再次组队参赛,为此全国掀起乒乓球热。

张德英在师部看露天电影,电影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世界冠军夺冠的故事。张德英受到鼓舞,内心沉睡的乒乓球梦又复苏了。

当晚,张德英含泪给徐寅生写了一封信,但一直没收到回复。随后张德英又给黑龙江省乒乓球队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曾夺得全国女子少年乒乓球团体冠军,现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当知青。

这次张德英收到了回信,但没有让她去省队打球。不久,张德英的母亲病重,她请假回上海,顺便去了一趟哈尔滨,找到黑龙江省乒乓球队训练馆。

(张德英(左)与曹燕华)

张德英找到省队教练,要求对方给自己一次测试的机会。教练让张德英与两位专业队员打球,她丝毫不落下风。

教练见张德英穿着大皮靴都打得这么好,决定录取她。

张德英从上海返回建设兵团后,黑龙江省乒乓球队的调令也下来了,但领导不放人。张德英太想打球了,她从没见过师长,便大着胆子去了师长家里,准备请求师长放自己去打球。

恰巧师长不在家,张德英跪求师长的爱人帮她说服师长。

张德英一边陈述自己对乒乓球的痴迷一边流泪,师长的爱人被打动了,当着张德英的面给丈夫打电话。

(张德英)

第二天上午,师长派了一部吉普车,将张德英送到了黑龙江省乒乓球队。

03

这时张德英已经18岁了,年龄有些偏大,自己能有机会打乒乓球太难得了,张德英倍加珍惜,训练格外刻苦。

为了训练步伐,张德英在自己的两条小腿上绑沙袋做蛙跳。冬天的早晨,张德英早早起来跑步练体能,结果眉毛、头发上全是冰渣。

星期天张德英加班练球,请男队员给自己当陪练,作为回馈,她帮男队员洗衣服、运动鞋。队友韩玉珍推挡是强项,张德英每天凌晨4点就起来,请韩玉珍陪自己练球。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我国乒乓球新手梁丽珍、韩玉珍以3比0打败日本选手后合影)

由此,张德英的球技大幅提升,很快夺得全省乒乓球女单冠军。

1972年,张德英随省队去北京参加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赢了世界冠军梁丽珍,获女单第三名。

女单前八名里只有张德英一个人是省队的,其余7人全是国家队的。

1974年,张德英随队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以1号主力的身份,帮助黑龙江省乒乓球队夺得女团冠军。

张德英表现突出,应该进入国乒队,但久久没有消息。原来国乒队的领导和教练意见不统一,认为张德英年龄偏大,没有什么培养前途了,这让张德英很伤心。

左起:施之浩、谢赛克、郭跃华、李振恃、蔡振华、李富荣、张燮林、齐宝香、童玲、曹燕华、张德英、黄俊群

谁知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1975年国乒队给黑龙江省乒乓球队发借调函,借张德英去欧洲参加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

张德英清楚,这是国乒队想给自己一次机会。这年10月,张德英去国家队集训,别人都背着个包,她将个人物品全部装进两个行李箱里,带到国乒队。

张德英破釜沉舟,争取在国乒队留下来,留不下来就回上海。

半个月后,张德英随国乒队赴南斯拉夫参加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到达第二天,张德英穿高跟鞋过马路时,左脚被石头绊了,脚背又红又肿。

第二天,张德英上场比赛,咬牙将比赛打完,取得了胜利。

(张德英)

在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中,张德英一共打了28场球,保持全胜。张德英的硬实力明摆着,比赛结束她被留在国乒队。

这时张德英已经22岁了,很多队友在这个年纪早已是世界冠军了,而张德英才刚进入国乒队。

正式住进国乒队宿舍那天晚上,张德英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1976年,张德英参加在朝鲜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女单、女双亚军(与张立合作),混双季军(与李振恃合作)。

(李振恃、张立和孩子)

亚锦赛结束后,进队不到一年的张德英就跻身国乒队主力层。

04

1977年,第34届世乒赛在英国伯明翰举行。张德英以女单3号主力的身份参加团体赛,在对阵日本队、南朝鲜队、朝鲜队的比赛中,张德英打4场单打、3场双打,全部以2比0获胜,帮助国乒女队获得团体冠军。

张德英也成为唯一一位从知青队伍里走出来的乒乓球世界冠军。这届世乒赛,张德英还夺得女单季军。

1979年,第35届世乒赛在朝鲜平壤举行,张德英再次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帮助国乒女队获得团体冠军。

(曹燕华)

她与张立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张德英还夺得女单季军。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举行,张德英第三次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帮助国乒女队获得团体冠军。

她还与曹燕华合作,获得女双冠军。

这年张德英已经28岁了,世乒赛结束后她正式退役,回到上海乒乓球队当教练。

张德英当过知青,人生漂泊,加上一心一意打球,她一直没有谈恋爱。退役回上海后,在同事的介绍下,张德英与杨善霖相识相爱。

(杨善霖)

杨善霖比张德英大两岁,上海人,是上海京剧院的老生演员。他主演的《武家坡》《龙凤呈祥》等经典京剧剧目,深受戏迷喜爱。

杨善霖的姐姐杨春霞是红极一时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因在京剧电影《杜鹃山》里饰演“柯香”而家喻户晓。

1983年,张德英与杨善霖在上海举行婚礼。在中国京剧院工作的杨春霞,赶到上海参加弟弟弟媳的婚礼。

张德英是乒乓球世界冠军,杨春霞是名满全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善霖是小有名气的京剧演员,3位公众人物集中在一起,让这场婚礼格外引人关注,上海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杨春霞京剧电影《杜鹃山》剧照)

(右起:杨春霞、林鑫涛、王树滨、张德英)

张德英的大姑姐是杨春霞,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婚后张德英与丈夫生了一个女儿。

05

1986年,张德英在朋友的邀请下远赴美国洛杉矶发展。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乒协俱乐部执教,还担任全美体育专才精英联谊会的会长。

张德英独自在美国打拼,杨善霖既要在京剧院上班,还要照顾女儿,生活负担很重。

为了省钱,张德英很少打越洋电话,也很少回国,夫妻俩一年只见一次面。

(张德英)

两年后,杨善霖离开上海京剧院,带着女儿去美国投奔妻子。夫妻俩在美国贷款买了房子,杨善霖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演出,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主要靠张德英养家。

张德英泼辣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杨善霖非常尊重、疼爱妻子,包揽了全部家务。

张德英在美国整整待了8年,回上海的次数屈指可数,经受着亲情的煎熬。张德英的父亲早逝,母亲年事已高,格外想女儿,每次打电话老人就哭。

1994年,张德英独自回到上海,杨善霖在美国照顾女儿上学。

(老知青乒乓球赛上老友相聚(右起张德英、周禹鹏、徐寅生、曹燕华))

张德英回到上海后,分别在卢湾体育馆、浦东源深体育场开办了张德英乒乓球中心。经过多年打拼,张德英乒乓球中心影响越来越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德英与丈夫跨国分居10多年,直到女儿上大学后,杨善霖才回国与妻子团聚。

2020年疫情期间,张德英报名在小区当志愿者,给邻居们送菜送药。她热心开朗,没有架子,邻居们都喜欢她。

平时张德英与邻居关系和睦,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杨春霞的丈夫去世后,与儿子一家也住在上海,张德英与大姑姐关系融洽,两家来往频繁。

(杨春霞近照)

(张德英)

张德英和杨春霞都很低调,平时接受采访时没有提及这层关系,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张德英是杨春霞的弟媳。

2024年1月,张德英已经跨入71岁门槛,与丈夫在上海定居。她大半生经历过插队、进国乒队、洋插队、创业,人生坎坷精彩。张德英经历了别人几辈子才经历的人生,生命有质感。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23 阅读:9483
评论列表
  • 2024-01-29 12:36

    世界冠军是!61年个人家谁有电视机呀???!!

  • 2024-01-29 16:41

    当时和聂卫平同为黑龙江知青中的国手

  • 2024-01-29 15:12

    1961年有电視看吗?

  • 2024-01-29 17:48

    上海1959年就有电视机,1961年看了几年了,那时很少,只有少年之家有台小的黑白电视机。

  • 2024-01-29 15:34

    张德英会变脸,一会儿是张立,一会儿象杨春霞

  • 2024-01-29 13:07

    张德英,杨春霞,两位名女人。

细品名人

简介:介绍名人明星台前幕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