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八人被捕,先后斩了七,剩下的徐致靖晚年嫌自己命太长

意智说历史 2024-04-13 20:38:0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段俊华

编辑|t

引言

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试图变法维新,匡扶社稷。但变法是有代价的,像秦朝的商鞅,宋朝的王安石,以及清末的“戊戌八君子”,要么坐牢、要么遭贬、要么被杀。

一场戊戌政变,抹杀了晚清时期中国崛起的希望,戊戌变法八人被捕,七个先后被斩首,只剩下一个徐致靖。然而晚年时,徐致靖却还嫌自己命太长了,改号为仅叟,八国联军打到眼前了,还不愿逃走……

(光绪启用维新派开始戊戌变法)

一、国家危难之际,“君子”当如是

我们都熟知“戊戌六君子”,他们的名字光芒闪耀,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那么何来“戊戌八君子”之说?另外两个又是何人?

(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

其一是张荫桓。张荫桓学贯中西,多次出使海外,是清廷的外交大臣,与光绪皇帝关系亲近,经常受到召见,所以他的西方见闻和思想也深刻的影响了光绪这位试图变革图强的皇帝。张荫桓是戊戌变法重要的幕后推手,与康有为来往甚密。

其二是徐致靖。徐致靖也是光绪皇帝倚重的维新派重臣之一,官至礼部侍郎。维新变法之中,他向光绪帝递交了许多变法改制的奏折,比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裁汰冗官、酌置散卿等等。

当然他最重要的一篇折子便是《密保人才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核心人物能够破格提拔被光绪委以重用,与徐致靖的极力举荐不无关系。当然也正是这一篇折子,坐实了徐致靖与维新派的关系,导致他入狱几乎丧命,“一门三翰林”统统被革职。

(维新重臣徐致靖)

但徐致靖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他支持变法维新,也不是为了在朝廷拉帮结派打击异己。他是一个真正的具有爱国情怀的人,不愿看到这个国家孱弱受辱,希望通过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来改变现状。

有人曾劝他明哲保身,做好分内之事,但他嗤之以鼻,说道:当国家危急之秋,应该有所建树,岂可倦勤?

也正是因为有张荫桓和徐致靖两位朝廷大员的支持,才让书生意气的维新派有了底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起草了超过上百条的变法诏令,也不管这个积重难返的朝廷消不消化的了。

(光绪皇帝)

奈何光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才是手握实权的人,任你维新派跳得再高也逃不脱老佛爷的掌心。

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外逃,而张荫桓、徐致靖和谭嗣同等六人尽皆被捕入狱,是为“戊戌八君子”。只不过谭嗣同六人被判了斩立决,而张、徐二人因为有人帮衬求情给判了死缓。

但多年以后被发配新疆的张荫桓,还是没能逃脱慈禧的毒手,唯有徐公致靖,得以保全性命。

虽然张荫桓和徐致靖没有像谭嗣同六人那样在菜市口慷慨就义,一时光芒万丈,但他们为了国家的变革维新同样悍不畏死,不应当被后世遗忘。

(张荫桓)

二、所托非人,戊戌变法惨淡收场

徐致靖在戊戌变法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上书《密保人才折》,把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和梁启超五位维新派头领举荐给了光绪帝。

同时他最为自责的也是此事,他认为如果不是他保谭嗣同内调,谭嗣同也不会遇害身死。

其实维新变法失败之际,谭嗣同是有机会逃走的。他托日本使馆救下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未来需要梁启超这样的“大用”之人。

(谭嗣同就义)

但变法革命亦需流血牺牲,自己“义不应避死”,要用自己的死唤醒国人。所以他慷慨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惊世绝唱!

正如谭嗣同所料,他和六君子的就义,并没有吓退仁人志士,反而让他们彻底对清廷愤怒失望,不再寄希望于温和的改良,而要依靠血与火的革命!

谭嗣同死后13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朝廷。

(辛亥革命雕像)

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革命的火种,可谓死得其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徐致靖无需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这是谭嗣同自己的选择。

真正让徐致靖追悔莫及的,是他写了另一篇《密保练兵大员疏》的折子,把袁世凯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推荐给了光绪和维新派人士。

袁世凯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倒把分子,表面对新政表示支持,实际上是趋时附势、风吹两面倒的墙头草。他是荣禄的手下,而荣禄是慈禧的走狗。

当维新变法即将失败之际,维新派把袁世凯当作救命稻草,指望他去救光绪、杀荣禄,无疑是所托非人,给了他出卖新政的机会。

(新建陆军直隶按察使袁世凯)

徐致靖当时内心一定是又悔又恨的,悔自己保袁失策,错看了小人;恨袁世凯这个“贼臣”首鼠两端、居心叵测,出卖新政捞取政治资本。

徐致靖对于自己密折保袁的失误之举一直耿耿于怀,到了70多岁还在天天大骂“袁贼”。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一直活在良心的谴责之中,这也许是他经常嫌自己活得太久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戊戌政变18年后,当74岁高龄的徐致靖在听到袁世凯的死讯时,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抚掌大笑:“哈哈,袁贼,老夫垂暮之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当浮一大白!”

(护国军统帅蔡锷)

而打倒袁世凯的,正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蔡锷,戊戌变法那一年,蔡锷刚好加入维新派开办的长沙时务学堂。袁世凯死于维新派门人手中,也算报应不爽!

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三、刀下仅存,亦无愧君子之名

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大肆逮捕维新派人士之际,徐致靖是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的,甚至让子侄带着棺材到菜市口等着为他收尸。

(慈禧太后)

慈禧本来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徐致靖,毕竟他官至二品,拿来杀鸡儆猴最是合适。

但徐致靖有个好爹,他爹有个好友叫李鸿章。李鸿章拉下老脸托荣禄向慈禧说情,荣禄也不得不卖李鸿章这个人情。

于是荣禄就跟慈禧说徐致靖这个书呆子,哪懂什么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那里唱唱昆曲玩玩围棋而已,何况皇上宣诏变法3月以来,一次都不曾召见过他。

慈禧命太监一查,确实如荣禄所言,3个月的时间光绪都没有召见过徐致靖。加上有荣禄的说情,这才把徐致靖改判为死缓。其实徐致靖之所以未得光绪召见,是因为他耳朵不好使有重听,说话不大声点他都听不见。

(慈禧宠臣荣禄)

光绪身边慈禧的眼线不知有多少,哪敢高谈阔论,保密起见还是不便召见他。当然慈禧也不傻,徐致靖做过什么她自然一清二楚,之所以暂时不杀也不过是给荣禄和李鸿章一个面子,何况徐致靖就在死牢里,她想杀随时都可以杀。

被关进死牢的徐致靖,也有着随时被杀的觉悟,连远在新疆的张荫桓最终都难逃一死,何况他就在慈禧脚下的紫禁城。

“戊戌八君子”,前后7个都被杀了,自己被杀也毫不令人意外。但也许是灯下黑的缘故,徐致靖反而没出事。当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当权派们各自逃命无暇他顾,徐老爷子也终于得以出狱。

(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

在大牢里整整被关押了两年,随时都是命悬一线,徐致靖早已将生死看淡。

当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清廷人人自危出逃,死牢里的囚犯也得以重见天日,但徐致靖却嫌自己命太长了,不愿离去。好在徐致靖的学生叫来了徐致靖家人,强行将徐致靖带离了死牢。

(清廷牢狱)

出狱后,晚年的徐致靖定居于杭州,自号仅叟,意思是戊戌政变之中,大难不死仅剩的老头。

如果当初自己也能在菜市口引刀成一快,跟随谭嗣同诸君一同赴死,那自己是不是也能少些遗憾愧疚,是不是也可名正言顺忝列“戊戌七君子”之列?就连张荫桓后来也被慈禧害死了,为何唯独自己活了这么久!

其实,徐致靖一生坦荡磊落,为国为民,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实施。变法失败后,他也无惧生死,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虽然他大难不死,刀下仅存,但无愧于“戊戌八君子”之美名!

参考资料:

[1]不该被遗忘的戊戌君子.西安晚报,2015-09-20

[2]晚清乱政下的死亡滋味.深圳特区报,2016-09-21

[3]朱汉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岳麓书社,2004-6-1

0 阅读:2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