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认怂?为应对美国25%汽车关税,直接放弃2026年电动车目标——9月5日下午,卡尼在国会山直播镜头前只用了三句话:2026年新车必须有两成零排放的规矩先停,60天后给新方案,车企别再催了。 消息一出,多伦多西区那条401公路旁的零部件仓库立刻把夜班取消。仓库经理跟我说,他们给Stellantis供的塑料内饰件本来要为一款纯电SUV改模具,“现在模具钱省下了,12个临时工今天结工资回家。” 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当天把话挑明:4月整车对美出口掉了9.2%,电动车注册量只占8.4%,库存堆到近五年最高。协会主席在电话里告诉CBC,如果强制令按原计划跑,“明年春天就得裁员”。 《环球邮报》9月3日爆出一页幻灯片,说Stellantis内部估算:25%整车关税加50%铝税若维持一年,安省两条SUV线成本抬升约一成,单车利润基本吃掉。公司没承认也没否认,只说“正在和政府保持沟通”。 工人这边更急。Unifor与汽车制造商协会9月4日联名写信给总理府,信里就两句话:12.5万个直接岗位、50万个上下游岗位,经不起第二道冲击波。卡尼第二天宣布暂停令,被工会解读为“先救火,再谈绿色”。 环保阵营当晚在国会山北侧墙面打上“Climate Retreat”的绿字。绿色和平的志愿者说,他们理解就业焦虑,但担心“一停就变成永久取消”。Nanos滚动民调给《环球邮报》的数字显示,62%受访者眼下最在意工作,只有18%把气候行动排第一。 政府账本也难看。财政部3月估算,如果重启每辆5000加元的购车补贴并扩到50万辆,三年要花33亿;再给车企过桥贷款,总账单逼近70亿。卡尼最后选了50亿加元的“战略应对基金”,留下20亿机动,电动车补贴暂未加码。 大洋另一边,特朗普在俄亥俄州集会上拿加拿大当例子:“关税大棒有用,他们先眨眼。”话音刚落,墨西哥经济部长在推特上@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暗示“咱俩得抱团”。北美供应链的裂缝,从车厂一直裂到油菜田。 中国商务部8月9日把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税定在75.8%,渥太华9月5日回敬3.7亿加元生产激励,帮农户扛一年。卡尼在记者会上说得很直白:“以前靠一个邻居就能吃饱,现在得四处找市场。” 60天倒计时已经启动。车企在清库存,充电桩公司放慢了投标,工人等着EI放宽细则,环保组织准备下一轮抗议。暂停键不是句号,更像一次换挡:挡位空着,油门还悬着,下一脚踩向哪里,得看渥太华能不能在就业、气候、关税三条钢丝绳上找到新的平衡点。 你觉得这脚刹车踩得对吗?留言说说,你更担心工作,还是更担心延后减排?
猜你喜欢
上班第一天因为提前吃饭挨骂了
2025-09-06
身骑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