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对不起,重庆大学,法学专业,不看985名号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9 20:14:04

在名校林立的西南地区,有几所高校,一直让人难以抉择。

作为综合性985的重庆大学,近些年也积极发展了一些人文学科专业,例如法学、工商管理类。

那么,问题来了,与传统老牌五院四系——西南政法大学相比,该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不少考生和家长。

自从西南政法大学落选985/211,吸引力便大打折扣,如今更是两轮落选双一流,更是雪上加霜。

录取分数比肩211甚至985,保研率只有5%,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如果想要在国内读研深造,必须要考研。

法学虽然并不是重庆大学的优势专业,但依托985的名号,保研率高达21%。

论法律行业认可度来说,西南政法大学很可能高于重庆大学,但就业多样性,重庆大学可能要稍胜一筹,例如选调、考公、转行。

那么,放弃重庆大学,选择西南政法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2019级民商本科。

查到了西政的录取通知,一块石头落地的同时,也有过犹豫,忐忑和后悔,毕竟分数足够很多985 / 211,只是奔着西政的法学而来。

忐忑不安又充满期待,今天,我要说,我不后悔,相信来了的人也不会后悔。

而且很庆幸来了西政,我很开心。

一、学校和专业:

西政是个四非学校(非211 / 985 /双一流高校及专业),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硬伤,也是很多人在报考的时候选择放弃西政的一大原因,因为西政的分数足够很多985 / 211了(吉林2019届理西政提档588,法学603;吉大提档563,山大提档599 )。

拿着985的分数来念四非是要很大勇气的(当时报考的时候也很纠结,不过读了几年,我会说我不后悔,因为西政的法学实力和影响力都足够强大,但是,负责任地说,除了法学和知识产权,以及刑侦(西政是最早建立刑侦专业的学校)和新闻(有博士点),西政的专业都不是很推荐报考。

不是说西政的其他专业不好,而是有这个分数,完全可以去读211 / 985的相同专业,或者其他学校的强势专业。

平心而论,西政的其他专业还是不错的,比如新闻和政治类,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就业水平都拿得出手,但是相较于法学而言,还是要差出一个层次,相比其分数而言,性价比实在是很低。

西政的王牌专业毫无疑问是法学(以及知产),每年粗略估计会招2000人左右。

随机分到六个法学院(民商法,经济法,法学院,行政法,国际法,人工智能法,以上分别为俗称的法一到法六),分学院是为了方便管理,大家本科阶段学习的都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上会有差别。

至于说西政法学的水平如何,学艺不精的我不敢妄言,只能说我遇见的老师水平都足够高,教一个本科生完全是绰绰有余,而且也真的有很多好老师,虽然西政这些年一直在被诟病流失人才。

也确实有很多人才出走(比如说施鹏鹏老师),但是仍然有一大批认真负责的老教授和青年教师留守(比如小骨老师和秦涛老师),这些人能保证西政的本科生教学水平是足够在线的。

而如果在全国层面上对比的话,可以参考学术评估:

可以看到,西政的法学在全国排名和清北/华政/武大同级,与人大和法大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而在我们私下的对比里,公认综合法学和学校之后,排名在西政之前的包括人大,法大,北大;

和我们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包括华政/武大/中南财和吉大,其他的都要比西政略不如。

传统而言,法学是讲五院四系的,但现在很多新兴法学院的实力由于学校的支持也很强大,比如交大凯源和浙大光华,这些法学院的实力不逊于五院四系,甚至要强于某些五院四系,当然,分数也远高于一些五院四系了。

西政法学类的强项是经济法和诉讼法,都是传统艺能,民诉刑诉都是闭着眼睛选老师的,反正都很强。

法学是讲地域的,各自管各自的那一片儿。

西政的势力范围以川渝为中心,辐射云贵两广,校友会力量以广东为最强;

中南地区主要是以武大和中南财经政法为大;

华东地区以华政,交大凯源,浙大光华为主,其中华政由于专业院校原因,势力更强;

西北以西法大为大;

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实际上北京也是全国法学中心,大人物们几乎都在北京),而北京向来是神仙打架之所在,清北人法外经贸,各有所长;

东北主要是吉大的地盘。

所以择校的时候也要考虑将来的就业地区。

想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班,选择一所在势力范围内覆盖得到的学校,川渝两广地区遍地西政人,将来想在这边就业,西政的牌子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拿到上海就肯定不如华政的牌子有用(甚至有可能不如上政)

校友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大。

总而言之吧,只要你想学法学,想在法学圈子里混,西政不是211 / 985,不会给你的就业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在西政的势力范围,还会带来挺大的正面影响),但是如果你并不是那么坚定地想学法学(我一开始就不是很坚定,但是学一年之后觉得学法学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一个211 / 985的综合性大学会是更好的选择,视野更宽,见得更多,选择更多,至少毕业之后不会后悔,一个211 / 985的名头在就业时候的优势还是强于四非学校的,虽然法律圈不是很看重(更倾向于五院四系和新兴强势法学院)这个,但是在其他领域还是挺看重学校的。

说完纯理性的,再来说点儿感性的东西。

来上西政之前,是不相信有什么学校精神之存在的,总觉得过于虚浮和缥缈,但是在西政读了几年,慢慢了解学校的历史,慢慢也产生了一种西政人的感觉,理解所谓西政精神是何种存在,法学黄埔不是浪得虚名。

西政不容易,一路艰难,校歌里的“历创业之维艰”不是夸张描述,而是真实写照,几次被下放,几次重建,千年之交时的护校运动,直到搬到渝北才算在新世纪稳定下来,和当地的关系也算是慢慢缓和,不像以前颇多嫌隙(主要是因为以前部署的时候比较强势…)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本人是西政2019级知产本科生。

1 .关于学风(内卷):

学风确实不错,平日里自修室(空教室)有个4成左右的上座率,如果是五教或者图书馆的话,上座率更高,每晚能够自修到10点(个别四教教室可以到11点甚至11点半)。

不过学风好也导致了内卷加剧现象的出现,因为努力的人多了,想要获取有限的名额,就需要更加努力,但如果只希望获得综合奖学金的话,其实期末认真复习,卷上一个月,把握还是十分大的。

三创、挑战杯、模拟法庭等竞赛的参赛氛围非常活跃、积极。

2 .关于论辩氛围各类辩论赛,如德智、擂台赛(去年好像没了)、小天伦/大天伦都是非常多的,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论辩氛围气息重。

各院辩论队包括校队都采用多轮选拔制度,留下来的人通常都是非常优秀、很有能力的人。

一些竞赛,如理律、全国民商事模法等。选拔队员时,辩论背景所带来的表达能力往往能够给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导致正赛队员通常都是辩论队员。

3 .关于实习/就业:

我在上海某精品所的知产团队实习,按我老板的说法,西政本科是一个“理想的本科就读院校”,并且他本人对西政同学的印象很不错,觉得普遍意义上的踏实努力。

不过西政毕业来上海这边的人很少,目前在所里只是听别人说有一位师姐在。

就业的话,还是乖乖读研叭,法本就业.有、小难。

4 .关于保研:

双非之痛,5%左右,但去向还不错,传言上一届的知产第二去了武大,第一去了华政知产。

其他各院的前四基本都能有非常好的去处,例如“清北/人/政/复交”的热门专业(民法、知产这种)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5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