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征西南蛮族期间。
遇到了一支劲旅,即藤甲兵。
根据《三国演义》描述,藤甲兵被吹得神乎其神,连诸葛亮也险些折在他的手中。
不知是诸葛亮的大幸,还是藤甲兵的不幸。
诸葛亮善用火攻,从火烧博望坡,到赤壁之战,诸葛亮都是以火助力。
这藤甲的克星偏偏就是火,自然免不了被诸葛亮一顿火烧。
藤甲兵的消失奇怪的是自三国以后,就再也没见过关于藤甲兵的记载。
是这项技术失传了?
还是其他的原因?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证据,制作藤甲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得知,这项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国家一直处于治乱兴替的更迭之中,战争是常态化的操作。
既然这玩意被说得神乎其神。
为何后代,鲜有朝代大量制造藤甲兵呢?
答案,就藏在藤甲兵的制作工艺当中。
第一,古人制作工艺落后,制造藤甲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其破解的办法已经被世人得知。
换一种思路,你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一件必然会失败的事情吗?
显而易见,这是藤甲兵不再量产的根本原因。
当然,制作工艺是一方面,需求又是另外一方面。
随着铠甲制作工艺的提升,金属制品的优越性逐渐显现。
金属制品同样具备刀枪不入功能,且还具备强大的进攻能力。
北宋、金与西夏对峙时期。
金兀术手下就有以铁甲装备起来的军队,史书上命名其为“铁浮屠”。
“铁浮屠”的杀伤力极强。
骑兵与马的身上,皆裹上一层厚厚的铁甲。
任对方如何攻击,就是无法伤害其分毫。
金兀术凭借这支军队,所向披靡。
铁浮屠的进攻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开足马力冲向敌阵。
面对这样的进攻,对方毫无招架。
可惜他们遇到了一代战神岳飞,岳飞发现了这支军队的不足。
“铁浮屠”厉害是厉害,却不机动灵活。
而且为了让马儿奔跑,金人不可能连马蹄也裹上金属。
于是,针对“铁浮屠”的钩镰枪,应运而生。
与藤甲兵同理,这种武器装备造假极高,其相克之物又同时出现,后世也很少再有大规模的批量制造。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藤甲与铠甲相比,重量较轻。
适用于冲锋力比较强劲的骑兵。
不但能提升防御力,还能增强机动性,完全可以大规模投产使用。
这个想法诞生的前提是:
藤甲兵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规避火灾的侵扰。
平坦的原野,在没有引子和易燃物的情况下。
几乎无法用火对藤甲兵造成伤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藤甲兵不仅具备了“铁浮屠”优势,还有效避免了其不足。
事情,如果真有设想得这么简单。
藤甲兵还有另外一个缺陷,即无法抵御强弩的进攻。
何谓强弩?
一则真实的历史案例可作为说明,北宋宋真宗年间,北方辽国大举进攻,君臣惶惶然而不知所措。
宰相寇准,一语定乾坤—御驾亲征。
宋真宗亲赴前线,战士士气高涨。
城墙有一劲弩,一士兵见对方有一小撮人来城下试探,远看数人,如几粒微尘。
士兵们齐心协力拉动劲弩。
长箭弹出,如鹰隼捕猎。
连士兵们都不曾想到,此箭正中辽国主帅萧挞凛的面门。
由此,换来了一份历史上著名的合约—《澶渊之盟》。
藤甲兵固然厉害。
但是金克木,最终必然会被弓箭手,收拾得七零八落。
除却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唐宋时期出现了火药,随着战争的升级,火药也被投入使用,但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大规模和多频次。
藤甲兵的克星就是火。
面对火药,根本没有招架之力,谁还会费尽心思去研究这些落后的工艺呢?
进步的史观这就好比今天有人这么提问:
为什么不大规模地生产刀枪剑戟了?
这个问题的提出者,大概率不是正常人。
这已经不是古代社会。
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已经用鲜活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历史以特有的步伐在缓慢地前进,或许不是呈指数式递增,却是以波浪线的形式在上升。
因此,懂得历史的人,不会在残酷的历史前问出奇怪的问题。
他们深知,这些问题历史演化的本身,已经给出答案。
当然,身在局中的人,往往看不出事情演化的方向。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有志之士,他们看不到真正的历史潮流。
因为看不清,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腐朽的满清政府,试图凭借其力量挽救中华民族。
也有不少人根本看不到希望,便寄希望于西方。
龚自珍的儿子—龚橙。
即那个写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
投降给了外国人,时任军机大臣的荣禄对着他破口骂道:
“汉奸!”
龚橙不慌不忙地回应道:
“你骂我是汉奸,我却说你是国贼。你看看多少人的上进之路,被你们这帮人堵死,国家沦落至此,全是你们的责任。”
身在历史的迷局中,试问有几个人能看清呢?
后人又该评价这些人呢?
还是孔子他老人家聪明,对于著书立说,他向来讲究“述而不作”。
以传承以往的优秀思想为主。
同时,他也不对自己做出任何评价。
只是做了一本名为《春秋》的史书,而后留下一句话:
知我罪者,其惟《春秋》。
因此,要想破除历史的迷障,不在枝叶上做牵绊。
就必须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历史,且不能只关注历史故事。
故事是历史的血肉,却非骨架。
历史观才是骨架,没有骨架的历史故事不成历史,容易引导人走向歧途。
只有正确历史观下的故事,才能开拓人的视野,引导后人以过去为依据,面向未来。
只有这样,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类似的情景时,才能多出几分睿智,几分冷静。
其实藤甲后世并未消亡,只是变成了藤甲盾牌,它同样能防刀劈枪刺,而且轻,如果用火攻直接抛弃不会像藤甲那样烧到自己。
一个人每天披着一身藤,不仅丢形象还特别不舒服,军威就不说了,打起仗来也不灵活。最关键的是缝隙太多,不怕劈烂,怕穿透,碰到弓箭长枪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