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薇:甩掉苦恼和迷茫,扛起相机再出发

纳溪快报 2022-11-11 15:37:00

GUIDE

编者按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对于广大新闻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兼具仪式感和荣誉感的节日。记者,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正义的守望者、温暖的传播者、发展的见证者,他们用“脚力”丈量山河大地,用“眼力”洞察社会民生,用“脑力”助推法治进程,用“笔力”书写时代风华。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纳溪融媒体中心特推出优秀新闻工作者事迹展播,为您讲述媒体人背后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风采和责任担当。

几天前,当看到单位群里通知以“我的记者 编辑生活”为题来写一篇文章时,我纠结了:作为先当记者后当编辑现在又重回记者岗位不到一个月的我,该以什么身份来写这篇命题作文呢?后来转念一想,还是写我的记者生活吧,就当为自己重启记者生涯加油打气吧,希望达到“战士出征前听动员令”那样的效果。

2017年,我进入纳溪区广播电视台工作,先后做过民生记者、《秀美纳溪微生活》《纳溪手机报》《纳溪发布》编辑。我新闻采访的时间不长却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和体会,每周编前会讲自己的选题思路是我最忐忑的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新闻点或是策划的选题没有新意;每周的交稿任务也是压在我身上的“大山”,最担心联系好的采访突然取消;采访时,遇到一个能说会道又配合的采访对象,那感觉就像中奖了一样……和记者比起来,编辑的工作更像是头脑风暴,表面风平浪静,内心万马奔腾。当编辑以后,常常自嘲,别人很难注意到编辑的工作有多出彩,但是出错却一定有编辑的责任。不过当编辑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在拟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标题且经过层层审核没有被“毙掉”,然后在成功推出后,各种数据都不错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其实,不论记者还是编辑岗位都有它的艰辛和荣光,一旦选择,唯有全力以赴。

重回记者岗位,面临的是内心踌躇满志,现实无奈残酷。第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就是我掌握的技术需要更新换代。2017年我采访新闻用的是摄像机,那时候航拍还没有普及。而现在,中心好多同事都用照相机拍摄民生新闻了,稳定器、无人机更是必备技能,这些都是我需要从头学习的技能。然后是人员需要重新熟悉。各部门、镇街负责宣传的同志已经换了一波又一波,联系采访要绕很大一圈才能找对人,所有的联系需要重新建立。最纠结的是生活状态需要再次调整。作为坚持要自己带娃的年轻妈妈,重回记者岗位可能面临的是随时要出去采访,带娃时间无法固定,必须和家人做好协调沟通,也要在工作和陪伴家人的时间上作出取舍。这些困难让我苦恼、迷茫。所以一开始提到重回记者岗位,我退缩犹豫了,不想承受一切从头再来的压力。

可最终我还是迈出了那一步。为什么还是决定要在31岁的“高龄”选择重新回到记者岗位呢?我想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已经当妈妈的我,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能有作品在他面前“炫耀”。告诉他妈妈可厉害了,走了很多路、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然后妈妈都记录下来了。想象着和孩子翻看着一条条新闻,告诉他妈妈职业背后的故事,给予他成长的养分和力量,这会给我莫大的勇气和动力。二是希望成为一个有作品的媒体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也会有点遗憾,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如果浑浑噩噩过几十年,到最后我都没能拿出几个引以为傲的作品,那我一定不止遗憾了,可能会老泪纵横。幸好一切都不算晚,虽然和其他初入职场的“00”后比起来,我简直就是已经落伍的中年人了,但是从自己的人生长度来看,31岁正是当打之年,一切都来得及。

笔记本、照相机……备齐了吧!挼一挼思路,新的岗位、新的采访,向着新的一天出发!(曾薇)

END

推文:艾雪

编辑:郭玉莲

责编:马光焱

审核:廖胜春

主办: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0 阅读:2

纳溪快报

简介:纳溪本地信息服务、热点事件追踪、关注百姓、关注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