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唯一以鱼命名的小镇,与四川省武胜县接壤始建于康熙元年

巧云聊旅游 2024-05-18 08:57:25

合川区唯一以鱼命名的乡镇,无非就是沙鱼镇。听到沙鱼镇这个地方感觉非常的奇怪,沙鱼以为是海里面的鲨鱼,合川跟海一丁点干系都没有为何有鲨鱼,看到文字以后才得知是沙鱼而非鲨鱼,本文就简单的书写一下沙鱼镇。

沙鱼镇位于合川区北部,距离合川城区37公里,北与武胜县的街子镇、龙庭乡接壤,镇域面积2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1.7万余人。上一份文稿写的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冷水溪镇,镇域面积为2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才2.4万余人。合川区的沙鱼镇镇域只有22.3平方公里,但户籍人口跟松桃县的冷水溪镇相比都差不多,看来地方富裕人口就是多,同时也证明沙鱼镇是个不错的地方。

沙鱼镇的得名跟海里的沙鱼镇毫不相关,得名则来自一座桥。此地有一处沙滩,沙滩上有一块巨石模样像一条鱼,因此叫沙鱼滩。明末清初在沙鱼滩修建一座桥,此桥亦叫沙鱼桥。沙鱼桥是当地村民走陆路前往武胜、岳池的必经之地,村民便在沙鱼桥两头开铺,方便来往的村民。

起初也就是一家野店,而后随着店铺的不断增多,周边村民不断来到沙鱼桥周边定居生活,清朝康熙元年(1662)设场,场就设在沙鱼桥边因此也叫沙鱼桥场。沙鱼桥场在清朝初期出于战乱的原因,几乎能说是荒无人烟,让沙鱼桥场能够快速崛起的则是康熙年间实行的“湖广填川”政策。康熙元年,10来户人家的沙鱼桥场到康熙20年(1682),沙鱼桥场亦成为超过50户,近300人的大场。

300余人的乡场,对于现在来说或许就是一个小大队的规模,但在人少地广的清朝初期,300多户人家的乡场绝对是个大地方,要知道明末清初因为很多县人口户数少被撤销。清朝时期的沙鱼镇隶属合州府的明月里,清朝光绪年间隶属于金沙乡。民国元年设沙鱼乡,隶属于合川县第5督导区。

民国20年(1931)沙鱼乡改为沙鱼镇,民国时期乡改为镇非常的少见,能够升格为镇的沙鱼乡,想来当时非常的富裕,混得应该不错。尽管民国时期的乡长、镇长都是地方势力强大的恶霸和大地主,但不妨沙鱼是合川最富裕的乡镇之一。民国28年(1939)沙鱼镇隶属合川县第3督导区,民国30年(1941)沙鱼镇改为沙鱼乡,乡级建制保留至解放后。

解放初期沙鱼乡隶属于县第9区,1952年沙鱼乡隶属钱塘区。1953年沙鱼乡、会龙乡析出部分设广贤乡,1958年沙鱼乡改为沙鱼公社。60年代末期,一场文化新潮卷席整个华夏大地,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很多公社纷纷更名,好比如卫星、红旗、红星、东方红等名字。沙鱼公社可能比较谨慎,起一个比较保守的名字叫春风公社。

春风,寓意就是陈风吹来万物催生,迎接新未来的意思。没过几年这股文化浪潮勇退,春风这两个字可有有些过时,认为历史名才能显示出地方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将春风公社改为沙鱼公社。分单干后沙鱼公社改为乡,1992年沙鱼乡改为沙鱼镇。富裕的地方就是富裕,民国时期就是镇,1992年再次改为镇那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理所当然。

沙鱼镇仅有1.7万的户籍人口,比起很多被撤销的乡镇,感觉沙鱼镇则是幸运的多,起名没有在撤乡并镇浪潮中消失。若是再来一次强镇规划,沙鱼镇并入钱塘镇都有可能。沙鱼镇户籍人口少,所以场镇上看到的人不多,不过地处四川与重庆、合川与武胜的交界处,称为边贸小镇也不为过。边贸小镇的地理优势注定沙鱼镇的不可取代性,人少但不冷清,看到最多的人群就是摩的师傅。

此桥就是沙鱼桥,从明末清初的简易桥,再到清朝末期的垒石单拱桥,再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三拱石桥,每一次的变更都因交通需要而改进。若是公路上没有发出“呜呜”声的四脚怪兽,想来一座简易的木质结构沙鱼桥足以满足村民的出行。沙鱼桥的历史不说,沙鱼桥头的豪华小区倒是值得让人关注。沙鱼镇虽然是富裕的地方,但人口基数少,这么小的地方修建这么豪华的高层住宅楼,想来沙鱼镇的富饶不是盖的,而是真金实银的富裕。这栋高层住宅小区出售的应该是当地人,沙鱼镇的村民能够入住这么豪华的小区,岂步让人羡慕的五体投地?沙鱼镇369赶场,是不是很热闹就不知道了,毕竟没来赶场过,有时间一定来赶一趟。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