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张国立提议恢复繁体字,易中天:你先把亂竈龜鬱写出来再说

文史大师姐 2024-01-13 18:59:56

2005年,冯小刚和张国立联合提议,恢复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易中天听说后怒怼:“你们俩先把‘亂竈龜鬱’这四个繁体字写出来试试,看行不行?”针对冯小刚、张国立呼吁恢复繁体字的提议,历史学家易中天教授立即提出了质疑,这一争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繁体字与简体字、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承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事情起因于2005年冬,冯小刚、张国立在一次文化沙龙上呼吁恢复繁体字,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繁体字可以更好地承载中华文化传统,其复杂、精美的字形就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与之相比,简体字过于简单,无法体现汉字的美学价值,也无法承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一观点一出,很快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之间矛盾之处也不少。

比如,赞成者就认为,繁体字可以帮助人们读懂古籍,避免文化出现断层;但反对者则指出,化繁为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并不会影响文化传承。在这场看起来没完没了的论战中,历史学家易中天教授的态度尤为引人注目,这位敢言直谏的学者选择了温和但是坚决的反对意见。

易教授:“你们先把‘亂竈龜鬱’四个字写给我看看!”这句轻飘飘的话,一针见血地点破了繁体字支持者的薄弱环节。

易中天教授指出,文字的实用功能远远重要于它的装饰性,能清晰表达意思,那它就是好文字,其他的考量都应该屈居其次。他还提醒人们,不要将繁简之争无端联系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易中天教授的观点基于他对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他认为,简体字作为一种简化演变形式,存在于中国文字演变的整个历程中,并非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譬如,早在东晋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已经出现了简化字体,显然,简体字并不与中华传统汉字格格不入。

所以,易中天教授主张尊重历史,顺应演变的趋势。他举例说,全国的中小学生已经适应了简体字教育,如果突然改为繁体字,势必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压力,同时也会给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沉重的负担。

因此,易中天教授认为,盲目倡导回归繁体字,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易中天教授的观点得到了广泛支持,很多人认为,简体字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语言文字使用的主体,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让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这场争论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当代中国在语言文字领域面临的种种选择,易中天教授提出的意见具有重要的价值启发:既要尊重历史,也要顺应发展,既要传承文化,也要丰富其内涵。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或许可以为当前语言文字符号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0 阅读:1

文史大师姐

简介:专业历史女博士,记述自己的历史见解,分享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