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愁>?》观后感

船山渌水 2024-05-03 14:17:47

文/习嘉裕

题记:习嘉裕老师今年已是86岁高龄。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教授,一位高中时代即赋教予我的恩师,在这人间美好四月天,撰写下如此之多文字,且寓意深刻,拳拳一片爱我大中国、爱我大中华之心,跃然于互联网时代手机屏幕之上,怎能不令人心动?——春林

春林,仔细观看了你的新作视频: 什么是《乡愁》?,我有点激动。祝贺你在网络创作上又飞跃上更新台阶!

乡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心理。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使中华民族最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最重血统,最重自己的文化。

凡我中华儿女,无论远走天涯海角,即使是隔代传人,也无不愿望寻祖归根。其情其意融成我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此乃我民族心理深处的无穷的凝聚力量。在人类历史上,曾有四大文化古国,唯我中华文化长盛不衰几千年,一直流传至今;唯我中国几千年来国基稳固疆土一统。在多种原因中,中华民族这种深沉而稳固的乡愁文化,在我泱泱大国江山稳固、疆土一统中,起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

它是一张紧密而牢固的心理网络,把全民族优秀儿女编织为一体!你看,因为它,有了中国独有的历史文体:族谱(家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史学体系:国有史,方有志,家(族)有谱。

我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一无例外地都载入了史书(个别民族叛逆者、不法之徒被逐出家谱,是对其最大惩罚)!

当此祖国统一的关键性的历史时刻,你敏感于马英九、洪秀柱等颇具家国情怀的优秀台湾同胞接踵率队寻根问祖,频频访陆,巧妙地借余光中的著名诗篇《乡愁》来定义这一具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但又隐去了原作诗句。不仅因它们早己铭刻于读者心灵,只须一点击,即引发读者回味中的审美效应,形成新的审美期待;而你暴风雨般倾泻而来的长串“乡愁是……”排句的颗颗雨珠敲击着已备审美期待的读(听)众无意识深处的心灵键盘,奏响“统一是人心所向,历史必然”的乐章!如此题材的精心提炼,主题的深度挖掘,表达的巧妙构思,铸就了你作品价值的非一般份量!

朗诵者是令嫒?其口语表达也非一般,她口语情感的传达,让你的文字飞入更多人的心灵,父女联手创作,直接践行着新媒体优势。

你还处在创作高峰期,象航天火箭,正在向高空冉冉上升。祝你新成就不断!

附一:视频:什么是《乡愁》?

附二:习嘉裕简介

作者简介:习嘉裕,男,汉族,1938年生,江西新余人,萍乡学院教授。196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参编江西省高校教材《文学的基础理论》、《马列文艺论著选讲》。社会兼职:江西省文艺学会理事、萍乡市文艺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工作)等,积极参与文艺、文化评论活动,多有讲座和评论发表。退休后不忘初心,絲毫没有停下他前进的脚步和旺盛的创造力,在成教管理、傩文化、文艺文化评论、安源工运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成果丰硕。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人民日报及各级报纸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AI摘要:习嘉裕老师撰写深刻文字,表达爱我大中华之心。其新作《什么是<乡愁>?观后感》,探讨乡愁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视频题材精炼,主题深刻,表达巧妙,朗诵者表现突出。习嘉裕教授是文艺文化领域的资深学者,退休后仍致力于研究和创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