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一条出路:寻找清军主力决战,不要急于定都

聊聊历史 2024-05-04 08:09:03

太平天国为何不能取代清朝?这问题比较复杂,原因众多。例如,孤军北伐、天京事变、列强干涉、湘军崛起,等等,都有一定道理。

笔者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或者说战略上的最大错误,应该是没有寻找清军主力进行决战,把战争时间拖得太久,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如果能快速结束战斗,那么天京事变、列强干涉,以及湘军崛起,这些现象将不存在,或者影响不了大局。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内部权力重组,也就是搞“禅让”或者武力取代。

王莽取代西汉,是通过“禅让”,完成权力更迭。曹魏取代东汉,是曹丕仿效王莽,让汉献帝“逊位”,建立新的江山,司马家有样学样。

司马家之后,南朝又有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等“禅让”忠实粉丝,夺取老东家的江山。北朝的周、齐,也是如此,宇文家、高家都一样。

隋朝、唐朝建立,也是“禅让”,大体都在“关陇集团”内部操作。宇文泰组建的“八柱国”体系,杨坚出自“十二将军”系列,李渊则是“八柱国”之后。

唐朝灭亡,貌似也跟“禅让”有关,也是内部权力更迭。朱温,即便他是黄巢的部将,但取代李家江山时,朱温是宣武节度使,册封梁王。

第二种,外部力量取代,进行大洗牌,如农民起义以及游牧骑兵南下。

与内部权力更迭不一样,外部力量想要取代旧王朝,必须经过战争,特别是大规模会战,把对方主力消灭,否则一点机会都没有。

刘邦为何能建立汉朝?刘邦只是农民起义的一支而已,如果不是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刘邦连武关都进不了,即便进入武关,也会被章邯消灭。

巨鹿之战,秦军主力覆没,刘邦是受益者之一。此后,刘邦跟项羽进行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有彭城之战、荥阳之战、成皋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大规模会战,方才决出胜负。

王莽篡夺西汉江山后,由于政策失误,绿林、赤眉起义军纵横中原。绿林军终结王莽“新”,也是在昆阳之战打垮“新军”42万精锐之后,才入关中,拿下长安。

昆阳之战,后来被美化为刘秀的杰作,他以3千兵马击败42万。殊不知,刘秀只是将领之一而已,战后就被排挤出局,若非低调做人,估计就被处死了。

隋朝为何灭亡?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元气大伤;十八路反王一起努力,隋朝气数已尽,老表李渊只是占便宜而已。

唐朝为何灭亡?黄巢几乎打垮唐军主力,以及整个中枢系统,也让藩镇之间失去平衡,否则岂能轮到朱温来摘桃子。

北宋为何灭亡?金军能拿下开封,是因为宋徽宗、宋钦宗失误,葬送了北宋最精锐的“西军”。否则,宋军就算不能出城迎战,守住城池问题不大。

蒙古灭亡金国、南宋,都是经过大规模会战。例如,野狐岭之战、三峰山之战、蔡州之战、襄阳之战、丁家洲之战、焦山之战,金军、宋军都损失了主力,王朝这才灭亡。

朱元璋灭亡元朝,也是建立在元军主力元气大伤基础上,并发动大规模会战。刘福通的三路北伐,让元军损失惨重,更别说元军内斗。

朱元璋呢?通过大规模会战,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然后主力北上,与元军决胜负。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应昌之战、沈儿峪之战,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几乎消灭元军主力,明朝这才算北伐成功。

李自成攻入燕京,也有两个前提。崇祯瞎指挥,洪承畴的辽东军团在松锦惨败,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接着,崇祯还是瞎折腾,导致孙传庭刚组建的新“秦军”在郏县之战、潼关之战覆没。

洪承畴、孙传庭军团,只要有一支存在,李自成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清军也无法入关。两大军团覆没之后,李自成对攻击燕京依然信心不足,只是崇祯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满足不了李自成的“三个条件”,以及宦官开门,燕京才陷落。

清朝、李自成之间的战斗,也是通过大规模会战决出胜负。山海关之战、怀庆之战、潼关之战、武昌之战,李自成的“闯军”主力被消灭殆尽,清朝才算稳赢。

可以说,外部力量想要建立王朝,或者把现有王朝打垮,必须有大规模会战,消灭对方的主力。因为,只有速战速决,才能避免意外出现;一旦陷入相持,旧王朝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不是挑战者可比拟的。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王朝更迭方式的第二种。太平天国想取代清朝,或者将其打垮,让咸丰跑回辽东老家,前提是消灭清军主力,让清朝失去核心武装力量。

要想消灭清军主力,必须打几场大规模会战,类似蒙古灭金的野狐岭之战、三峰山之战,朱元璋北伐成功的太原之战、沈儿峪之战。但是,太平军都没有,主政的杨秀清很少打大规模会战。

1851年1月,金田起义。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表面上,太平军进展顺利,所向披靡,仅用2年2月就攻克江南,建立政权,实则问题很大。

2年多时间,清军主力消灭了吗?或者说元气大伤了吗?答案是否定。杨秀清没有跟清军进行主力对决,没有拿得出手的歼灭战,打了很多击溃战而已。

清朝追击太平军的主力,是赛尚阿、向荣军团,总计3万余人。结果呢?由于清军内部矛盾,督抚之间矛盾重重,清军不卖力,尾随太平军北上而已。

太平军攻打全州、长沙、武昌、南京,向荣军团几乎没损失。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向荣立刻赶到南京、镇江,组建“江南大营”;琦善、胜保则在扬州组建“江北大营”。

跟着太平军2年多,杨秀清就没有想过消灭向荣,也是搞笑。纵观杨秀清在定都之前,唯一算歼灭战,是大峒之战,消灭了4千清军,以及4位总兵。

大峒之战,也不是杨秀清主动发起,而是为了摆脱乌兰泰追击,走出秦日纲龙寮岭战败的阴影,才不得已而为之。此后,杨秀清没有歼灭战的记载。

杨秀清最经典的战役,是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之战。结果呢?本来有希望进行歼灭战,被杨秀清打成击溃战。李秀成自述中说,此战清军损失不大,溃逃而已。

事实的确如此,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追击张国梁时,在丹阳、金坛受挫,东征没有进展。为何不能追歼张国梁呢?很简单,杨秀清分兵西征,同时在两线作战,没有集中力量打击清军,结果两线都陷入消耗战。

金田起义之后,杨秀清没有注重打歼灭战,代价非常大。向荣组建“江南大营”,琦善组建“江北大营”,太平天国定都之后就处在两线作战之中,多次陷入粮食危机,从而影响其他战场的发挥。

杨秀清为何孤军北伐,还是担心清军北方军团南下?为何担心北方军团,是因为南方军团主力在南京周围,如果清军全部聚集在一起,太平军处境更倒霉。

太平军西征,为何虎头蛇尾,关键时刻屡次抽调兵马回援南京?也是因为“两大营”存在。湘军为何能崛起?很简单,西征兵力不足,没能第一时间消灭尚在幼年时期的湘军。

没有进行大规模会战,没有消灭清军主力,而是急于定都,这是太平天国最大战略错误。清军战斗力虽说不行,但可利用资源雄厚,可以逐渐扭转颓势。

士兵打仗不给力,只要财税充足,也能在战斗中训练出一支劲旅。太平军在没有消灭清军主力的情况下,直接落脚南京,独自承受来自清朝各方面的压力,迟早要被耗死。

从历史经验看,太平天国最大战略错误,不是孤军北伐中原,而是不注重打歼灭战,在清军主力尚未受损的情况下,急于定都。此后,太平军兵力分散,更加难以进行大规模会战,达到歼灭清军主力的目的。

太平天国想要胜利,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灭掉向荣军团,然后纵横江南。只要向荣军团被消灭,太平天国将会有足够的兵力经营江南,湘军也不会出现,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清朝北方军团,僧格林沁的马队,也不是太平军对手。此时,僧格林沁还没多少经验,如果前来南方对战太平军,也是死路一条。杨秀清稳定南方后,再全力北伐,务必消灭清军主力,太平天国才有希望获胜。

0 阅读:537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