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7人的游击队发展成一个团,大授衔前被翻旧账,憾失中将军衔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2-18 18:10:28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拉起一支队伍并非易事,更不用说将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团。无数英雄豪杰曾试图完成这一壮举,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周骏鸣,这位来自河南确山的铁血男儿,却以他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将这件被旁人视为天方夜谭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早年的周骏鸣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历练,他不仅有着扎实的军事素养,更因多次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而声名远扬。由于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军中逐渐崭露头角,几年后,周骏鸣便升任营长。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和阎锡山等人的联盟对蒋介石构成威胁。这场大战中,冯玉祥最终败北,其部队被蒋介石巧妙地改编为第26路军。然而,蒋介石对这支杂牌军的信任度很低,很快便派这支军队前往江西前线与红军交战。他的目的是坐收渔翁之利。

在季振同和董振堂等有远见的军官领导下,26路军的官兵们不愿成为蒋介石的棋子。他们举行了英勇的宁都起义,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这一行动不仅震撼了国民党,也为红军注入了新的活力。起义部队被正式改编为红5军团,而周骏鸣也因此从营长晋升为团长。

然而,由于一些红5军团内部人士对西北军出身的军官持有偏见,许多才华横溢的指挥员被错误地调离了岗位。周骏鸣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派回老家重新组织队伍。

1933年的冬季,周骏鸣踏上了新的征程,被任命为确山县委书记。周骏鸣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和斗争策略,他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和敌人作斗争。

他领导农民协会与地主豪绅进行斗争,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力量,保卫家乡的安宁。在周骏鸣的带领下,确山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豫南地区的一面旗帜。

由于周骏鸣工作成绩显著,半年后他被提拔为河南军委书记,负责领导鄂豫边界的武装斗争。他深知责任重大,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深入基层,了解武装斗争的实际情况,与广大军民一起奋斗。他注重培养革命力量,选拔优秀的干部,提高武装斗争的素质和能力。在周骏鸣的领导下,鄂豫边界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新的胜利。

然而,1934年夏季,豫南中心县委书记被捕叛变,负责和中央联系的交通员兰德修因此被捕。这一消息给周骏鸣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不久后,由于叛徒出卖,周骏鸣也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机密。

此时,中统头子徐恩曾又想出了一条毒计,利用叛徒弄出了一个假“省委”,妄图以此来诱捕我党在鄂豫边一带的负责人。

为了阻止徐恩曾的阴谋,周骏鸣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计策。他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敌人的“悔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此为掩护,成功地骗过了敌人。

此后,周骏鸣表面上顺从敌人,暗地里却不断地打探消息,寻找机会与上级取得联系。他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躲过了敌人的严密监视,最终成功地传递出了自己被捕的经过和敌人组织假“省委”的情报。

这份情报对于鄂豫边党委来说至关重要,他们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切断了与假“省委”的联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正是因为周骏鸣的及时提醒,一大批从事地下秘密工作的同志得以幸免于难。

周骏鸣在这次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上级对他极为赏识,决定让他到豫鄂边区工作。然而,周骏鸣却婉言谢绝了上级的好意,他深知避嫌的重要性,决心再次拉队伍,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周骏鸣将目标锁定在了信阳、确山、桐柏和泌阳四县交界的铁幕山。这里敌人的势力相对较弱,有利于开展工作。他深知要想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立足,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因此,他开始积极筹备工作,组织起了一支勇敢而有力的队伍。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和秘密宣传,周骏鸣终于成功地组建起了一支小小的游击队。这个队伍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他和另外六名志同道合的同志,但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条件却是异常艰苦。整个队伍只有三支枪,子弹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区区的两发。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这样的装备显然无法与敌人抗衡,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换成一般人,面对这样的困境,恐怕早就心灰意冷,甚至放弃了。但周骏鸣不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深知,人少枪少就不能和敌人硬拼,必须采取更为巧妙和机智的策略。

于是,他开始计划行动。利用夜色的掩护,他率领游击队成员深入敌后,成功地除掉了两个在当地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恶霸。通过这次行动,他们不仅为当地百姓除去了祸害,还缴获了几支枪和上百发子弹。

此后,周骏鸣巧妙地利用了庙会这一传统活动,对疏于防范的反动民团发起了出其不意的攻击。他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群众的支持,一举夺得了十多条枪和数百发子弹。这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让周骏鸣的名字在革命者中传扬开来。

他深知,要想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于是,他以缴获的武器为基础,积极吸收那些有志于革命的积极分子加入到游击队中。他耐心地与他们交流,讲述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激发他们的斗志。在他的感召下,队伍规模迅速扩大,短短时间内就达到了数十人。

有了这样的实力,周骏鸣开始采用更为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他率领游击队深入敌后,采用伏击和长途奔袭等方式,不断给敌人制造麻烦。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勇猛果敢,赢得了队员们的敬仰和信赖。而在每一次战斗后,他们都能缴获更多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壮大队伍。

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支最初只有7人的游击队,在周骏鸣的带领下,发展到了1300多人。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周骏鸣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的充分展示。

他不仅善于策划战斗,更善于激发队员们的潜力,使每一个人都能在革命的道路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他的名字,也随着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传遍了整个革命根据地。

不久后,抗日战争的烽火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红军的游击队在南方八省迅速行动,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周骏鸣所率的部队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他本人则出任团长。

改编后的新四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尽管如此,周骏鸣仍带领第8团坚守岗位,严阵以待。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第8团在新四军中崭露头角,为了更好地适应战局的需要,第8团进一步扩编为新四军第5支队。

红军时期的骁将罗炳辉被委任为新成立的支队司令,而周骏鸣则出任副司令。两人携手并肩,共同指挥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在他们的带领下,新四军第5支队屡次重创敌人,成功开辟了豫鄂边区桐柏山、淮南和淮宝三个抗日根据地。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当时的环境极为复杂和恶劣。尽管如此,周骏鸣率领的第5支队却能接连开辟三块抗日根据地,这一战绩令人叹服。此后,周骏鸣又参加了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5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事件,那就是大授衔。这一时刻,宁都起义的英勇队伍中,有29位杰出的将领被授予了开国将军的军衔。其中,军衔最高的无疑是李达,当时他的职务是连长。而周骏鸣要比他还要高好几级。

回溯到新四军成立的初期,在最初的十个团长中,有七位英雄一直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英雄们在战火中磨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崛起。

在庄严的大授衔仪式上,每一位将军都佩戴着军衔,代表着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1团团长傅秋涛和6团团长叶飞凭借着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所率领的团队的无上赞誉。

而其他几位团长也各自获得了中将的荣誉。3团团长黄火星、4团团长卢胜、5团团长饶守坤,他们都是新四军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英勇事迹被传颂至今。在他们的带领下,新四军在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令人惋惜的是,手枪团团长詹化雨的军衔稍低,为少将。詹化雨将军虽然军衔稍低,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一直被人们所称赞。他的军衔或许是受到了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如果以此为参照,周骏鸣的军衔极有可能也是中将。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在大授衔之前,周骏鸣被调离了部队。

原因竟然是有人翻出了他1935年写的悔过书,这份文件成了他升迁的绊脚石。周骏鸣因此失去了继续在军队发展的机会,与中将的军衔失之交臂。这一变故,无疑为他的人生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尽管周骏鸣在军衔的评定中并未获得应有的认可,这无疑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但人生的旅程总是充满了各种曲折与转机。

上级部门对他的革命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决定让他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水利部部长的职位由傅作义担任。从行政级别和待遇上来说,周骏鸣与中将并无太大差异,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补偿。

在水利部副部长的职位上,周骏鸣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才能和领导才能,为我国的水利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后,他又相继担任林业部副部长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每一个职位都留下了他深深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骏鸣最终以正省级待遇离休,享受着应有的尊敬和荣誉。2003年,他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1岁。他的离去让人感到惋惜,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1 阅读:543

百年历史老号

简介:用心创造出更好的文章,与君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