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小国——黎国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4-02 00:54:27

黎国,分为商朝黎国与周朝黎国,位置大概在现山西黎城县。因地理位置重要,一般当作商周二朝北方的屏障,所以商周二朝均让自家亲族镇守此地,商朝时的黎国是子姓,后被周武王所灭,又封毕公儿子为此,为姬姓。

因地处戎狄当中,黎国经常遭受戎狄攻击,如此坚持到春秋初期,黎国被北狄所灭,其国君跑到卫国求援不行,便长期待在卫国。

“西伯戡黎”

《史记》载西伯侯姬昌被纣王放回周国后,阴行善,先平定“虞苪之争”,再平定周边不服周与亲商的诸侯国,这其中的犬戎不服周,而密须国亲商,至于耆国就是黎国,属商朝王族外系。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所以在“西伯侯”灭亡耆国后,商朝祖伊惊惧,并向纣王发出警告,结果纣王不听。

《史记》记载子姓黎国是被周文王所灭,但清华简《乐诗》中却记载的是周武王灭黎。

清华简《乐诗》共有十四支,简上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得胜后在文王宗庙举行了 “饮至”典礼,参与者有周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

周朝的“饮至”指朝、会、盟、征后回宗庙的庆功典礼,典礼中往往饮酒赋诗。这其中就有两首周武王、周公写给毕公的诗。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上述是周武王写给毕公的,下面就是周公写给毕公。

英英戎服,壮武赳赳。毖精谋猷,裕德乃究。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毕公,姬姓,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周武王时的第三人,仅次于周武王与周公。周武王灭商后,周公与毕公拿着“钺”夹辅周武王,只不过周公拿的是大钺,毕公拿的是小钺。

《乐诗》中记载周武王与周公对着毕公一阵吹捧,主要是毕公高率军灭了黎国,从地图上看,黎国被灭,周军进攻朝歌就没有障碍了,所以周武王与周公知道毕公灭黎的意义。

又因毕公高功大,此战过后,周武王将毕公的一个儿子分封到黎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西周黎国

西周黎国始封君乃伐黎主将毕公高之子,又因为毕公高于西周早期地位显赫,所以黎国的政治地位应该次于燕国与鲁国。因毕公高也有自己的封国——毕国,毕公嫡支肯定继承毕国,庶支不是供职周王王室,就是分封到其它诸侯国。

但史料对黎国的记载极少,好在还有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

考古人员整理出的18件黎国有铭铜器中,器中铭文关于黎国的称呼有;楷侯、楷伯、楷公、楷仲、楷姬等,这里的“楷”就是“黎”。

由于铭文中的“称呼”大多是对死者的,尤其是称尊者为“某公”或者“某伯”,再加上西周时期的爵位本就很粗糙,所以推测出黎国应为“侯”爵。

称呼中还有令人注意的“楷仲”,“仲”为老二,应当为楷君的弟弟,不过这个“弟弟”不在黎国,而在宗周供职于周王。

唯二月初吉庚寅,在宗周,楷仲赏厥嫁奚逐毛两、马匹,对扬尹休,用作己公宝尊彝。

上述铭文大意是;楷仲在宗周赏赐器主人遂毛两个,马一匹。这里的“遂毛”是车上的有五彩全羽的旃,这是周朝“使节”的装饰。

还有“楷侯簋盖”上的铭文有;

楷侯作姜氏宝肆彝,方事姜氏,作宝簋,用永皇方身,用作文母楷妊宝簋,方其日受宁。

黎侯作“姜氏宝肆彝",这里的”姜氏“大概是周穆王王后,“方事姜氏”疑与楷 (黎 )侯在王庭担任 的职官有关。

另外的“母楷妊”,指的是黎君的母亲妊姓,西周时期妊姓国家主要是薛国,山西黎国与山东薛国有联姻关系。

黎国的军事作用

黎国因地理位置特殊,虽能起到了保护周王王室的作用,但其本身又身处在北狄的包围中,所以黎国经常受到北狄的进攻。

有关西周黎国与戎族的斗争见之于口簋(“口”为黎侯的部下名称,但没对应汉字) ,其铭文日:

唯十月初吉壬申,驭戎大出于楷,口搏戎,执讯获馘。楷侯嫠善马四匹、 臣一家、 贝五朋 善扬侯休,用作楷仲好宝。

铭文大意为北方戎族侵犯楷国,口与之搏斗,并获得胜利。黎的国君楷侯因此赏赐其四匹马 、臣 (身份高于一般奴隶又低于家臣,应该属于农民之类 )一家以及贝五朋 。

其实不用看铭文,看地图就能大致明白,黎国身处戎狄中,最近地诸侯国只有晋国与卫国,如果没有卫国,晋国,周王室的支持,黎国早就被灭了。

所以黎国的灭亡就十分明了。

黎国灭亡

周朝后期,“犬戎之乱”,周平王东迁。此时中原大地,蛮夷戎狄日盛,交错于诸夏之间,各 国备受其扰,黎国更是首当其冲。

如《诗经》《式微》序言;“黎侯寓于卫 ,其臣劝以归也。”

因黎侯被戎狄所迫逐,黎侯只得跑到卫国,“责备”卫国没有出兵帮自己。这里确实是责备,又《旄丘》序 :“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 ,黎侯寓于卫 。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

因卫国在西周时期的角色是“方伯”,代天子征伐四夷的,黎国被灭,主要责任就在卫国,所以黎君跑到卫国赖着不走。

黎国被灭,大概在卫宣公(前718——前700年在位)时期,即刚入春秋,卫宣公不救,主要是因为卫国内乱,无力出兵。

再到前594年 ,晋侯“以略狄土 ,立黎侯而还”,才得以复国,此刻的黎国已经没什么独立性了。

另外就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魏国是毕公高的后代,但毕国离着山西太远,所以后人推测魏国的祖先可能就是黎国的后代,黎国被灭后,族人四散,有人跑卫国,有人跑到晋国,成为晋国的卿族。

0 阅读:6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