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整个地球,一个南美国家竟通缉伊朗总统、国防部长外交部长?

唐驳虎世界 2024-05-01 08:32:56

阿根廷与伊朗,这两个国家相隔整个地球,看似标准的八杆子打不着。但最近两国之间确是关系紧张骤然升级,原因竟是一桩跨越30年的悬案。

近日,阿根廷外交部宣布,对伊朗内政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Ahmad Vahidi)发出通缉令,并联络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政府,要求配合执行逮捕行动。

伊朗内政部长被阿根廷司法系统指控,是199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人文化中心爆炸案的主要嫌疑人之一,这是阿根廷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85人丧生,300多人受伤,受害者大多数是犹太人。

另一起是1992年袭击以色列驻阿根廷大使馆,造成29人死亡。这两起案子至今没有组织宣布负责。

但阿根廷和以色列坚持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而伊朗政府与黎巴嫩真主党有关联,所以也要一起负责。

具体来说,以色列认为是黎巴嫩真主党的骨干二号人物穆格尼耶策划了这场袭击。80年代穆格尼耶袭击过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和军营,还劫持过客机以及其他一系列劫持绑架与恐怖袭击。

在911事件之前,穆格尼耶曾经占据美国通缉犯榜首的位置。但是他极度隐身,美国和以色列找了几十年,都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直到2007年,一名伊朗将军叛逃到美国,摩萨德终于知道穆格尼耶曾经偷偷跑到欧洲整了容。

于是摩萨德翻遍了当时欧洲的整形医院,终于得到了穆格尼耶整形之后的容貌。并追踪到他的行踪,通过汽车炸弹的方式把他击杀。

尽管伊朗政府一直坚称与阿根廷爆炸案无关,但在2003年,阿根廷法院就要求引渡4名伊朗高官,包括伊朗时任总统拉夫桑贾尼(2017年去世)、革命卫队总司令Mohsen Rezaie、外交部长还有国防部部长瓦希迪。双边关系随之恶化。

后来左翼的克里斯蒂娜总统上台,阿根廷和伊朗在2013年搞过“谷物换石油”,两国关系一度改善。另外负责调查案件的检察官也在2015年神秘死亡。

但是很快,克里斯蒂娜下台,遭到反对派清算。克里斯蒂娜及其政府外交部长等多名官员,还被指控涉嫌包庇涉案伊朗官员。

现在,米莱的阿根廷新政府再度呈现出明显的右倾态势,亲近美国,并与犹太人社区加强联系。

为了示好以色列,阿根廷政府不仅效仿美国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米莱本人更是亲赴耶路撒冷哭墙,把脑袋抵在墙上。

在此背景下,阿根廷政府再次指控伊朗对袭击事件负有责任,并将其定义为“反人类罪”。

阿根廷的犹太人数量大致能排到全球第六,仅次于美国、以色列、法国、英国和德国。

他们主要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东欧和中东移民,聚集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在阿根廷国内矛盾重重,米莱政府借此机会制造热点话题,分散反对者的注意力,更希望通过强化与犹太人及以色列的关系,吸引更多犹太资本注入,推动他倡导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米莱希望借助犹太资本的力量,推动国家走出经济困境。能不能成功呢?还是让历史说了算吧!

0 阅读:0

唐驳虎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