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发布数据后,终于明白我们为何选择12月开放,决策太高明了

杂事说 2023-01-26 07:10:32

中疾控在昨晚发布了全国新冠感染数据,这一次的数据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真实的,参考的价值也非常大。数据发布之后,之前的很多质疑者,这一次终于被打脸了。尤其是看到死亡病例的数据后,让我恍然间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在12月份开放,这背后绝对有高人在做决策,这一决策彰显出了我们的大智慧和科学防疫。

先来看看中疾控的几个关键数据。

1.感染人数、发热门诊诊疗人数在2022年12月22日前后达到了峰值,最多时,每天新增超700万。峰值与外媒和很多人预测的一到三月份相差甚远。

2.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基本上将死亡风险降到了最低。同样与外媒预测的相差甚远。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感染峰值过后,我们并没有检测到变异病株。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在我们宣布开放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采取了限制入境的措施,他们的理由都是担心会出现变异病株。现在来看,这些理由完全是无稽之谈,对我们的能力一无所知!

聊完上面的数据之后,我们接着来说,为什么选择12月份开放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策。这背后不仅彰显出了我们科学防疫的态度,更展示出了我们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的智慧决策。

首先,很多人希望夏天开放,而不是冬天。因为冬天太冷,又临近春节,感染系数高,对老人也不友好。这种看法显然是居于感性。那么,理性的科学为何会选择12月份呢?

这里不得不强调一点,我们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条件——春运。这次选择12月份开放的决策,或许正是希望结合春运来展开。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们的感染峰值是在12月22日前后。这和大家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我们宣布逐步开放的时间是在12月份初,12月5号新10条措施出台。这样一来,我们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就度过了第一波感染峰值。

阳过之后,接下来的十几天,大部分人处于阳康阶段。而到了春运前夕,大部分人都已经成了阳过,自身已经开始产生抗体,过儿开始无敌~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上面提到的春运。众所周知,应对新冠最好的方式就是群体免疫。如何把第一波自带抗体的“无敌阳过们”均匀的分散到各地,增加和巩固群体免疫,在其他国家或许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但是我们有春运啊,我们利用春运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群体免疫一旦提升了,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也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1月4号开始,死亡病例就开始逐步下降。其他各项数据也都在逐步下降。

第三,我们宣布开放之后不止是国外担心会产生病毒变异,其实我们自己也担心。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呢?最科学的办法就是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感染峰值。从新冠在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演变来看,病毒之所以会发生变异,主要是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感染,时间长、群体免疫不足,是病毒变异的关键点。

我们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相继经历了阳、阳康、阳过这3个阶段,而感染的病株,全部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未出现变异情况。

因此,结合以上几点来看,我们选择12月份开放的决策几乎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智慧与科学的抉择。在春运前,快速度过感染峰值,避免病毒变异,同时产生大量自带抗体的“阳过”们;借助春运,把“阳过”们输送到全国各地,进一步巩固和增加群体免疫,从而实现重症率、死亡率最小化。

如果把新冠比喻成一场台风,国外选择的是让台风一直吹;我们选择的则是把台风引导到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让大家都有准备之后,再让台风一次性吹过。相比之下,我们的重症率、死亡率自然要比国外小很多。

0 阅读:4

杂事说

简介:搜罗世界奇闻异事,跟进时事关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