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时尚女魔头”,现实中的她不修边幅,曾劝网友凑合看

新咖八卦 2023-04-07 13:54:54

洪晃:老美眼中的“时尚女魔头”,现实中却不修边幅,她劝网友凑合看吧

王尔德说:“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这世间,果然如此。

因为大多无趣,所以很是向往。

当一个有趣的灵魂出现时,便会聚焦大多数人的目光。

譬如,洪晃。

她被纽约时报称为“时尚女魔头”,她还被国内媒体称为“名门痞女”。

她从来都是“标新立异”,不会迎合世人的目光。

她从来都是“我行我素”,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2023年,洪晃已经60岁了,虽已到耳顺之年,但她依然生活得潇潇洒洒。

正如她近些日子所发的动态,都是以“不修边幅”的素面形象出境,美其名曰:“不会抖,没颜值,您凑合看。”

作为女人,难道她不爱美吗?

并非如此。

只是,相比爱美,她更看重自己的“感觉”。

而观众们,也都认可。

认可她,敢于打破桎梏的勇气。

羡慕她,肆意洒脱的生活。

1

洪晃,本不叫洪晃。

当初,她的外公为她取名为“冕”。

只是,外公的字迹太过豪放,工作人员为她上户口时,将“冕”字看成了“晃”。

于是,“洪冕”变成了“洪晃”。

她也就这样开始了非“冕”而“晃”的一生。

洪晃出生于1961年,出生地为北京史家胡同51号。

虽然她不愿意承认,但她的的确确是名门之后。

无论她自小成长的环境地点,还是她的家庭亲人,都可谓是“名门”。

首先,说一下她的成长地——“史家胡同”。

老北京人形容胡同有句这样的谚语:“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没名的胡同似牛毛。”

史家胡同,应属于那三百六中的一个。

这条全长仅726米的小小胡同里,曾居住过很多名人。

诸如民国才女凌叔华,她曾居住在史家胡同24号;诸如傅作义将军,曾居住在史家胡同47号;再如总理夫人邓颖超,她曾居住在史家胡同53号....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高官名流曾居住于此,可谓是一步一历史。

基于此,老北京人形容这条胡同“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其次,再来说一下洪晃的亲人。

她的家中,最为有名的应是她的外公——章士钊。

这位老爷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自1881年出生,至1973年去世。

纵观其一生,可谓是轰轰烈烈。

若要编撰史书,他的名字必然在其上。

再来,便要属洪晃的母亲——章含之。

若说名媛,章含之应是真正的名媛。

她漂亮且聪颖,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冠诸于她身上的标签可谓十分“显赫”。

她是著名的外交家,在上世纪70年代,被赞誉为“外交五朵金花”之一。

除此之外,因英语能力出众,她还曾担任毛主席的英语老师。

相对而言,洪晃的生父洪君彦名气要小一些。

但即便如此,洪君彦亦是北京大学教授,在北大任教长达40年。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的富足自不必多说。

在那个温饱仍成问题的年代,她的家中常常肉香飘满院。

只是,相比物质生活的富足,对洪晃而言,更重要的应当是精神世界的塑造。

她所处的环境,所在的家庭,即是她最早的文化启蒙。

起点之高,眼界之宽广,就已打败了99%的人。

只是,若说她的幼时生活是多么幸福,却也并不一定。

因为,洪君彦和章含之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作为他们的女儿,她很多次地看到父母的争吵、摔打、冷战。

最后,也见证了父母婚姻的消亡。

那一年,洪晃才12岁。

时光荏苒,当时间来到2022年。

那一次,洪晃在参加节目时,曾分享年少时的家庭记忆。

她说:“小时候,我爸我妈感情不好,我完全有感觉,我虽然不知道离婚是什么事,但我知道那绝不是一件好事。这种感觉,让我在十岁到十二岁的时候一直过着极其焦虑的生活。”

父母离异,洪晃的内心无疑是难受的。

一来,是因为自己即将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二来,是因为她并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婚。

毕竟,在当时年代,离婚绝对是一件脱离主流的事儿。

父母的离婚,对洪晃影响很深,她无法释怀,对父母有诸多抱怨。

直到她的父亲说了一席话,她才最终放下。

“你的人生,为什么要因我们的离异而受到影响?你自己去走自己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辈子。”

去走自己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辈子。

父亲洪君彦的这句话,点醒了洪晃。

也成了洪晃的半生写照。

2

1973年,在父母离婚3个月后,洪晃在母亲的安排下,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留美小学生。

年少的洪晃,就这样来到了异国他乡。

而她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极大的改变。

开学的第一天,洪晃为了给同学留一个好印象,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

锃亮的皮鞋,整齐的着装,规规矩矩的小分头,洪晃若是在国内,那必定是最靓的妞。

但那天,她的整体形象却与周围格格不入。

和洪晃的正式着装不同,她的美国同学们穿着十分随意。

甚至于,在洪晃看来,他们十分邋遢,所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如同“乞丐”。

不止于此,在洪晃看来,他们的行为举止也颇为怪异。

不是见面就击掌,就是竖起大拇指指东指西。

有意思的是,那一天的开学典礼上,还来了一位披头散发的男人。

他抱着吉他,在台上演唱了十多分钟。

台下的学生们也在这过程中,跟着摇头晃脑,甚至狂吼。

自幼时起,洪晃所听的一直是古典音乐。

这个男人的演唱,在她听来,即是“哼哼唧唧,没音没调”。

美国同学的怪异举止,也让洪晃感到颇为恐怖。

但后来,洪晃知道了。

同学们所穿的是牛仔裤,而那个在台上唱歌的人是摇滚巨星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的女儿也在这所学校就读,并且与洪晃同班。

洪晃说,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就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养成的。

而她自身的人生观构建,亦与留美经历密切相关。

这一点,从洪晃曾讲述的几件事儿中就可窥见一二。

美术课堂上,洪晃看到一位同学的画极美,于是对比着临摹。

不料,她的举动竟惹恼了这位同学。

她非常生气,认为她这是抄袭,任洪晃如何解释也无动于衷,最终告诉了老师。

洪晃向老师解释,在我们国内的美术课堂,老师会让学生临摹优秀的作品,以提高作画水平。

但老师对洪晃的告诫是,即便你画画水平再差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创意”。

还有一次,历史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

洪晃记得,这位老师曾经写过一本书,书上有对此题目的解答。

于是,她到图书馆找到那本书,按照老师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按理说,这就相当于标准答案了,却没想到,老师却给洪晃评了一个不及格。

理由就如同美术老师那般,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观点。

美国的“创新”教育,彻底打开了洪晃的脑洞。

她知道了,原来在东方文化之外,还有一种西方文化。

前者教她走中道,走光明大道;后者教她创新,教她出奇,教她打开脑洞,打开束缚。

如同阴阳一般,互补。

守正出奇。

3

洪晃的人生,是光明的,也是创新的。

但是,综观其半生,相对中道,她更偏向于创新。

事业如是,感情亦如是。

咱们先从事业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洪晃学业有成回国,因有留学背景,英语水平极高,于是选择到外企工作。

在那个年代,国人的工资水平极低,老北京人的平均薪资亦不过700元,但洪晃每月却已拿到7000美元的薪资。

换算成人民币,一年的薪水已经达到60万以上。

那可是80年代,如此收入,令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

但就是这般高薪的工作,洪晃干了六七年之后,觉得无趣,竟就直接辞职,变换赛道,进入了媒体出版行业。

在那些年间,洪晃创办了《I  LOOK》、《乐》杂志,其中,前者是当时最火的女性时尚杂志,销量斐然。

也正是因为她时尚媒体人的身份,所以才会被外媒所熟知,并将其称为“时尚女魔头”。

后来,到了千禧年间,因谈话类节目大火,洪晃在办杂志之余,又推出了一档节目《大人在说话》。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为了更迅捷地输出自己的观点,洪晃又开通了属于自己的博客。

当时,她的博客点击量过亿,属于博客时代最火的名人之一。

再后来,是微博。她拥有将近1400万的粉丝。

再到如今,是抖音。她的粉丝亦有280万。

为外企工作时,洪晃二十几岁;

创办杂志时,洪晃三十几岁;

博客时代,再到微博,洪晃四十几岁;

现在,洪晃已经六十岁了。

她依然走在时代的潮流之巅。

她从来都是喜欢创新的人,愿意在时代的变化中,拥抱变化。

这一点,只有敢于求变,敢于创新,并且接受创新的人,才能做到。

4

对于感情,洪晃亦敢于求变。

综观其半生,她一共有过四段婚姻。

其中,最短暂的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第二段,而对洪晃而言最重要的当属最后一段。

第一段是在留学期间,那一年,她上大三。

洪晃的男友是一位美国律师,名为安德鲁。

有段时间,她因有事需要回国,而安德鲁因为对中国十分好奇,想要一同前去,但很难成行。

因为,当时国内对外籍人士入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为了能够一同回国,于是,二人选择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或许有爱情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草率,所以仅延续了短短两年时间。

最为有名的第二段婚姻,洪晃是与大导演陈凯歌。

若说,洪晃与安德鲁的结合是草率。

那么,与陈凯歌的结合,在后期看来,则是“无奈”。

那是在1984年,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正在上映。

作为第一代海归回国的洪晃,在留美期间,看的都是美国大片,或是欧洲的艺术片,当她看到这部与往日所看电影绝不相同的《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影片中的苍凉深邃所击中。

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陈凯歌。

可想而知,有才情的陈凯歌,对于洪晃而言,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正如洪晃后来回忆这段感情时所说,“当时刚回国,总觉得做生意是糙人做的,总想着跟艺术沾点边,即便自己不搞艺术,也得找个干艺术的。”

就这样,洪晃和陈凯歌相恋并结婚了。

他们结婚时,正处于陈凯歌的事业低谷期。

1988年,陈凯歌带着电影《孩子王》前往参加戛纳电影节,却没想到,这部作品竟被外媒评为“金闹钟奖”,意为令人看后最昏昏欲睡的影片。

对于陈凯歌而言,这是一个莫大的羞辱。

在那段难捱的岁月里,洪晃一直陪伴在陈凯歌身边。

但令人唏嘘的是,二人相伴于微末,但分手却在他最如日中天之时。

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一经上映,万人空巷,更摘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一雪当初“金闹钟奖”之耻。

就在这时,洪晃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她选择与陈凯歌离婚。

至于原因,很简单。

正如洪晃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你就突然间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女人都喜欢他。我就晕菜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要去抢一个东西,我的教养和我的教育,(不允许我这么做)。”

当主持人问他,你有过泼妇的行为吗?

洪晃的回答是,“没有过泼妇的行为,但你要知道,就是有泼妇的欲望的话,对我来讲,也是一个特别大的心理发现。就说我怎么会想泼你一脸水,这不是我呀,然后你就会发现,我到最后为什么离开这个婚姻,因为我就觉得,他会把我最恶劣的一面带出来。”

当洪晃发现,自己继续与陈凯歌在一起,会丢失自我时,她选择了与之分手。

十分决绝。

后来,她曾与一位法国外交官彭赛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

而后,便是当下,她与室内设计师杨晓平的结合。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在一起,住在城郊的一个村落,很是幸福。

对于她而言,杨晓平应是她后半生最重要的男人。

正如她自己所说,和杨晓平在一起很舒服。

这是她感情生活中最理想的状态。

结语:

2002年4月,洪晃参加外公章士钊的铜像落成仪式。

现场,除了她的母亲章含之外,还有许多文化名流。

作为章士钊的后人,也作为当时已极有名气的媒体人,洪晃被推到台上发表感言。

在她的发言中,有这么一句话,令人感受颇深。

她说,“我不希望继承他,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事实证明,她确实做到了。

她一直走在独属于她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最后,对洪晃的人生做一个总结吧。

我认为,这句话十分贴切:

所谓人生大道,守正出奇,亦是前程万里。

洪晃在《我的非正常生活》中写道,“教育的价值是被教育的人能够问为什么,能够独立的找到答案,能够有自己的观点。”

0 阅读:2

新咖八卦

简介:未来,让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