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克热木说历史 2023-05-13 13:24:14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重农抑商”的思潮,例如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就将“重农抑商”确定为一项国家政策。

自从秦朝以后,这一措施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重视,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加强封建独裁政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也对我们国家的工业和商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重农”和“抑商”既是一种经济方针,也是君王治国的一种策略。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君王要重农,要抑制商业?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又有何影响?

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来看,历朝君王之所以对商不屑一顾,是因为商的“重利轻义”,而在《周礼》和中央集权之下,忠君忠国是当时的当权者所推崇的。

而商家则是以利为先,以一己之私,舍弃国家之大局,这样做,不但对社会造成很大的消极作用,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君主治理天下。

同时,绝大多数的商人所追求的文化方向,也是与我们国家的儒家文化相违背的。因此,在古代,商人自然不会受到君臣的欢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古代的商人和现在的企业家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着巨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同样是商业,同样可以为社会的生产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商业本身并不进行生产,反而为了牟利而囤货居奇,说句不好听的,这对于社会的进步毫无帮助。

与此相反,在古代,读书人可以用来治国、种田的农民可以用来供给人们生存所需,工场中的工匠可以用来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不参与生产性活动的商人却能坐拥巨额财富。

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我们的国家都是以农耕为主,所以,我们的国家,重农轻商,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明代,洪武皇帝将世界上的各种职业分为与士农、工、商,其中商人虽然富有,但并不高贵。

重农抑商有什么意义呢?

一、农业为治国之本

儒家思想曾经提出过“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的观点。这意味着,在古代,农桑事业是一个国家能够站稳脚跟的基础,而农业和桑业能够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只有只有吃得好,穿得好,人们才能真正地进行生产,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可以稳步发展。

在古代,“粮食储备”这个词是有道理的,但那时候的社会,如果天气好,人们还能吃得上饭,但如果发生了灾难,发生了战争,那就很难保证社会的稳定了。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只有在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250年的时间里,人民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这三个时期所占的份额也不过是两千多年来封建时代的八分之一。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封建制度下,大多数时期,食物的储存都是匮乏的,国家的政权时刻都存在着危险,水灾,干旱,战争,都会让这个国家的政权崩溃。

二、年代造就了贸易的罪

耕地的生产与货物的交换,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君主们都偏爱重农,抑制商业,这里就不能不提生产配置问题了。

就市场经济而言,商家能够推动货物的交易与销售,从而使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与繁荣。

不过在皇权的层次上,这些商业活动并没有给整个帝国的经济带来任何的增长,这些商业活动只是起到了一个中间人的作用。

赚钱多,出力少,所以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产业,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这些产业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只会让整个国家的效率越来越低。

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最重要的产业,在当时的生产工具还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没有大量的劳动力,那么,农业的产量就会大大的下降,如果粮食不足,布帛产量下降,那么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民以食为天,没有足够的食物,普通民众便会变成“难民”,俗话说“夫饿不能食,身冷不能穿,君安能有民乎?”流民起义必然会动摇皇室的威严,最终导致整个朝代的垮台。

贸易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却会让无数的农业生产者涌入贸易市场,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王国的根基,因为贸易越多,农夫就越少,为了王国的安定,农业才是最重要的。

古代的“重农抑商”并非真的“禁商”,只是通过“禁商”来防止农业生产中的“危机”。尽管商鞅重农抑商,但咸阳仍是六国商贾的聚集地,是当世最大的集市。

1 阅读:16
评论列表

克热木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