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不愧为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评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4-06 13:15:18

张艺谋善于在电影中凸显中国农村特有的,甚至是西北特有的元素。《秋菊打官司》也是如此。影片中的年画、对联、窗花等元素在这部以灰色为主调的影片中除了给人视觉冲击之外,还印证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食物中,“面”的多次出镜也是西北人饮食文化的体现。

寒冬,家里煮食、抬秋菊去医院的犒劳是面,能暖身也能饱腹,是西北人的朴实;满月酒时,面是开席,寓意长寿健康。这些元素让一个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电影中,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西北地区,黄土、起伏的山路、灰蒙蒙的天有别于江南水乡的温婉,导演在电影中也以暗色为主,拍摄熙熙攘攘的人群、灰黑色的村落和庄稼地、山村里的房屋,房檐挂着的黄灿灿的玉米,红红的辣椒,秋菊身上的红棉袄和绿头巾。明亮的色彩是灰色背景中的点缀,舒缓着暗色带来的压抑。

秋菊是个倔人,向村长讨要说法,一级级上诉。村长也自认没错,因为万庆来的辱骂戳中了痛处。这是农村人、北方人的性格——执拗但是善良。秋菊眼里,是非不能模糊,所以不愿与局长对峙法庭,不贪图赔偿只要求道歉。村长眼里,帮助村民是职责,官司是另一件事,所以在秋菊难产的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电影中,秋菊一次次去村长家理论,村长的母亲、妻子热情招呼她烤火暖身,村长的小女儿也满口叫着“姨”,似乎村民之间的感情并不因冲突改变。

新时代的标志在影片中也时时出现,县里的明星海报、登记结婚的夫妻、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市里新潮的服饰发型,这些新鲜的事物与山村里的新旧冲撞中慢慢影响着旧的人们的思维,却也让他们无所适从。

八九十年代,改革的影响、法律体系的建立渗入乡村;西北的山沟里,村民一知半解地读着新时代的政策,可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与新潮流的不适无法掩盖。重男轻女与计划生育,法律程序与村民对法律理解的偏差,即使现在来看,也并不过时。

影片中的政府的代表可能是现在政府无法做到的,村长王善堂、李公安、县公安局、严局长,他们在解决群众难题的方面是让人信服的,秋菊和民众是相信依赖政府的,这也是现在的人民公仆需要学习的方面。

《秋菊打官司》的情节跌宕起伏,出乎我的意料。万庆来受伤,以为会严重到致残,可是没有;看着秋菊怀有身孕奔波,以为会在颠簸中流产,可是没有;秋菊和妹妹在市中被骗,以为妹妹会走丢,可是没有;秋菊难产没人帮忙,以为会因难产而死,可是没有;这才是尊重生活,一切在曲折中归于平静寻常。

相比于现在的作品,太多的“意外”而让观众感到“不意外”,这也是现在的影视剧需要学习之处吧!在一切都重归于好的满月酒上,村长被拘留,秋菊的“要说法”的本意被扭曲,电影在秋菊尴尬愧疚疑惑的神情中落幕。对于这个不圆满的结局,即使心有遗憾,也只能归结于性格和时代共同造就的必然结果,是新与旧在法律实践中的冲突结果。

总之,秋菊一次次上诉不满中体现出的犟脾气,村民之间的关系,农村与城市不同的生活状态,政府、法律的功能以及其中体现的时代感糅合在一起,有张力地诠释了《秋菊打官司》作为中国西部电影代表作的内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