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率领秦军横扫六国,为何当上秦王后却被刘邦轻易击败?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3-19 20:12:15

章邯率领秦军横扫六国,为何当上秦王后却被刘邦轻易击败?

仔细阅读秦史,我们就会明白,章邯真的是一个很悲情和可惜的英雄。

他曾是大秦最后的希望,即便是他失败的两场战役(巨鹿之战、还定三秦之战),这位名将也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沉重冷静的风范。

而且令大家都想不到的是,这位大秦最后的名将其实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

一、“半吊子”将军

章邯,大秦帝国少府,主要负责管理皇家财务和日常起居。

本来,上战场打仗这件事压根就和章邯没有半毛钱关系。

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机缘巧合之下,章邯成为了大秦最后的名将。

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如火如荼,赵高等人为了自保,欺骗秦二世这只是“盗贼之事”,不足为惧。

等到起义军一鼓作气杀到离咸阳只有百余里的地区之时,秦二世还被蒙在鼓里。

虽然秦二世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可还是要召集大臣,商讨对策。

大秦一众大臣知道此刻情况危急,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的时候,章邯这个负责“日常生活”的大臣站出来了。

章邯直言:“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这个时候去外边调集军队绝对来不及,就算去附近郡县征兵也不行”。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阿房宫和骊山工地里的十几万民工,把他们集合起来,打出去。”

秦二世和赵高眼前一亮,赶紧抓住这颗救命稻草,让章邯“赶鸭子上架”。

就这样,本来是“少府”的章邯被迫开启了他开挂的一生。

二、初露锋芒

经过章邯的一通忙活,以及对地形的熟悉,大秦终于在关中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毕竟双方都不是什么“正规部队”,那些揭竿而起的农民军本就路途劳顿,更是战斗力下降。

而反观大秦帝国方面,至少粮草、武器都很充裕。

随后在章邯的领导下,周文率领的农民军被一击即溃。

周文战败后,章邯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分析局势,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囚徒军整合、训练,并将之前那些老兵补充了进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打磨,章邯的部队也算是正式出师了。

凭借这股军队,章邯迅速击败了张楚政权。

三、越战越勇,一路绿灯

大破张楚政权后,章邯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继续向东。

在这里,章邯遭遇了项梁军(包括项羽、刘邦在内)。

项梁军战斗力可不是陈胜、吴广之流所能比的,因此章邯遭遇了“出道”以来第一次失败。

之后在东阿和濮阳,秦军接连失利。

面对失利,章邯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名将风范。

他以定陶为据点,屡次击退项梁的进攻。

因为之前的胜利,项梁也有点轻敌,再加上久攻不克,项梁于是决定派遣刘邦、项羽去陈留、外黄,而自己率领部队继续进攻。

章邯敏锐地察觉到反攻的机会来了。

由于刘邦、项羽分兵作战,而齐国又拒绝派兵增援,所以项梁兵力严重不足。

而大秦这边则恰恰相反,随着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的到来,双方局势瞬间逆转。

面对天赐良机,章邯立刻出兵应战,将项梁一句击溃,并把自己的军事履历画上了巅峰的一笔。

四、“战神”章邯

章邯早期之所以能够无往不利,其实无外乎以下三点:

1.大秦帝国的全力支持、秦二世的信任

2.对手势力不强或兵力分散

3.章邯个人抗打击能力极强,且审时度势

面对困境,他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获胜后也不轻敌,反而是练好军队再出关;即便作战失利后,章邯也做好防御,等待时机。

而且就第三点来看,章邯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

只不过,随着前两点的变化,章邯也就只能无奈了。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章邯的作战方式一直都很稳健,只不过当大势发生变化后,章邯也就无力回天了。

后面的巨鹿之战和废丘之战等都是这个原因。

五、项羽分封

章邯所有“不堪一击”的历史,几乎都有项羽有关。

大秦灭亡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最富庶的关中之地被他一分为三,分别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

这个算盘打得很好。

1.三分关中

关中富强于天下,更何况函谷关山河形胜,而项羽却偏偏不愿意在这里称王,那就只好把这里瓜分了。

更何况瓜分此地的三个人都因为投降项羽,所以不受秦地人待见。

因此这三个人就更不会弄起什么风浪了。

2.牵制刘邦

按照楚怀王的规定,本来在关中称王的应该是刘邦。

刘邦入秦后,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因此在秦国老百姓眼里,秦王也应该是刘邦。

基于以上两点,刘邦和三大秦王形成了天然的对立。

按照一般情况来看,项羽这步棋走的很妙。

只可惜,项羽低估了人心。

巨鹿之战,章邯选择投降项羽,可他手下的二十万秦军却被项羽坑杀。

因此项羽与秦地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好关系,连带着章邯也成了“叛徒”。

即便局势不利,章邯也表现出了优秀的将领风范,比如他率领死士困守废丘长达十个月,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时关中到汉中,总共就三条道路,而且还都是天险,极其难走。

章邯只要率领那么几个忠心于自己的死士,完全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住自己的地盘。

不仅如此,章邯还有一个底牌——项羽大军。

从关中到彭城,虽然路途遥远,但都是平坦大路,只要顺利,即日可达。

就算出了什么差错,项羽也完全有时间神兵天降,击溃刘邦。

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很可惜,这些算盘最终都落空了。

因为章邯和项羽遇到的是刘邦和韩信。

韩信对战争形势看得很透彻,他告诉刘邦:“章邯三人,原本是秦朝将领。巨鹿之战他们投降了项羽,本就不招秦人待见,更何况项羽还坑杀了二十万关中子弟。”

“这些人早就被秦人恨之入骨了,而大王(指刘邦)入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凭借这些优势,我们入秦,可以传檄而定!”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邯和项羽,就败在了“人和”这件事。

后面的战争,也充分展现出了“人和”的优势。

七、刘邦的应对之法

刘邦的应对策略,总共分三步:

1.让项羽忙到无力支援

随着张良把田荣的“反书”交给项羽(齐欲与赵灭楚),这位“体育生”彻底怒了,举兵伐齐。

2.暗度陈仓

这估计是汉军方面最成功的作战了,绕过还未建好的驿道,翻越秦岭,涉过渭水,取古道,直抵陈仓,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进入关中,这才是真正的“神兵天降”。

二战时期,欧洲战场古德里安也曾奇兵出阿登森林,让自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彻底傻眼。

而当时的三秦估计也像二战时期的法国一样,懵了。

由于准备不足,三秦连战失利。

PS:“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确实是刘邦平定三秦的关键,1940年德意志空降法国也是如此。

它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巨大的。

不过仅靠这些,是无法战胜三秦的。

与二战时期武装军团德意志不同,此时的汉军并没有现代化设备 行军更是缓慢。

因此,三秦只要收拾部队,坚守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等到项羽缓过神来,发现三秦问题,刘邦将退无可退。

因此要想获得胜利,刘邦还要有其他的策略。

那就是:不理章邯,先攻其他。

就算先局失利,章邯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坚守废丘,让刘邦毫无办法。

如同定陶之战一样,章邯选择了继续死守,等待时机。

刘邦为此只好留下小部队进攻,而大部队迅速横扫三秦地区,一举平定关中。

这里我们不得不为项梁叫一声委屈。

项梁当初也是这么做的,结果由于兵力分散,反被章邯击败。

那刘邦此时为何却可以大获全胜呢?

要是三秦各城池坚守不出,刘邦根本无法逐个击破,更不可能平定三秦。

因为“人和”在刘邦。

根据正史记载,三秦面对刘邦进攻,根本就没有反抗,除了章邯弟弟紧急调拨的北地郡兵以外,其余地区对刘邦简直就是“投怀送抱”。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章邯仍然固守废丘长达十个月,直到项羽彭城吃瘪,章邯才彻底下线。

这已经做到了一个将领能做到的极致了。

总结

章邯,从始至终都没变过,一直都是那个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名将。

只可惜,刘邦、韩信技高一筹。

刘邦和韩信先是挑起项羽与齐的矛盾,让项羽无暇顾及其他;

暗度陈仓,“神兵天降”,取得战争优势;

拥有人心,“传檄而定”,不费吹灰之力平复秦地。

也正因为“人和”,刘邦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三秦资源转化,彻底改变战局。

从总体来看,章邯一直都是以为沉着冷静、坚韧不拔的优秀将领,即便面对项羽、刘邦这样可怕的敌人,章邯也表现出色。

只可惜,为大秦奋战时,赵高无端猜忌;保卫三秦时,又因为追随项羽失去民心。

打巅峰赛,遇到刘邦、韩信、项羽这样的敌人本就让人头大了,更何况还有“猪队友”。

章邯,时代变了,找个好领导,才是最重要的!

哎!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3-19 21:57

    章邯早以失民心[哭笑不得]不然项羽也不会让他居关中的!

  • 2024-03-19 22:36

    老秦人都恨不得把章邯扒皮吃肉,怎么可能给他出力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