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是怎么一步步把孩子教育成穷二代的?纪录片《父亲》给出答案

优米MaMa 2024-04-27 16:45:20

“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呀”“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

“这些账都是为了供你上学借的”“你以后一定要有出息啊”

……

看到父母这些肺腑之言,你是什么感觉?

相信一定会有人觉得很感动,有被激励到。但如果父母每天都在你耳边念叨类似的话,你会不会感到亚历山大?

有人说,父母的三观里藏着孩子的未来,“穷”是会遗传的!

以前对此不以为意,直到这几天看了一部纪实纪录片——《父亲》,才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刷完这部纪录片后,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但因为认知局限,大学4年里一次次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毕业后甚至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这部纪录片让我开始反思,穷人家的孩子会继续穷下去到底是为什么?只是简单地没有机会吗?好像也不全是。

1

2002年,一位名叫韩胜利的孩子,寒窗苦读十余载,终于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

当年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而韩胜利作为全村第1个大学生,让父母感到无比光荣。

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一天,村民纷纷祝贺:“老韩家,这回真的要扬眉吐气了!”“人家的孩子真有出息”。

父亲老韩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虽然7、8千的学费对于当时的韩胜利一家是个天文数字,但老韩表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去上学。

他深知只有上大学,才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为了不让儿子放弃上大学,老韩卖了家里的牛和粮食,走遍所有的亲戚、朋友,借够了胜利上学的学费。

不仅如此,老韩也跟着儿子一起去了西安,儿子去学校上学,老韩就找了个工地打工赚钱,给儿子赚生活费。

韩胜利每个月都会去父亲工地上找老韩领钱,但老韩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工地上项目资金周转不过来,就会拖欠工资。无奈之下,老韩只能厚着脸皮找工友借。

有次韩胜利说要交700书本费,老韩反复确认这个钱是不是必须要交?一直强调不用买的资料可以不买,韩胜利也反复解释规定一定要买,无奈之下老韩又得去找工友借钱。

但大部分工友经济条件也不好,当老韩开口后,要么直白地拒绝,要么默默钻进被窝不回应。

老韩也只能尴尬地退出房间,不过好在老韩平时乐于助人,也总有那么几个关系好的工友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每次儿子来,老韩总会带儿子去吃一碗最便宜的面,还会拿出他的账本,让韩胜利看看这个月又找谁借钱了。老韩希望看到这些欠款,儿子明白上大学多么不容易,希望他能好好努力。

“你觉得这一个月200元够不得?”“差不多”“反正我一个月150够了”这是父子间最常出现的对话。

不仅如此,他还劝告儿子:在学校里就好好学习,钱要省着花,不要吃得太差,也不要吃得太好,更不要拿钱去上网。

每次听到父亲的这些叮嘱,韩胜利都默默的点头,相比父亲殷切的希望,他的压力其实更大。

事实上,如果老韩知道儿子在学校的生活,或许就不会老生常谈地说这些了吧。

在学校的韩胜利,深知自己家庭条件困难。他谨记父亲的叮嘱,每顿饭不超过2块钱。一碗米饭,一个青菜,再配上一碗免费的绿豆汤,就是这个男大学生一顿全部的伙食。

不仅如此,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韩胜利还瞒着老韩在学校偷偷捡瓶子,翻起了学校的垃圾桶。运气好的话,一天能赚6、7块,就能覆盖他当天的生活费。

这个本就内向的孩子,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从而变得更加自卑。

困难的家庭条件让他很难融入同龄人,2002年大学宿舍里已经有人带电脑、手机,然而学习通信专业的韩胜利,被父亲叮嘱要远离网路,所以从来没碰过这些东西。

当别人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查资料、学习专业知识时,网络在老韩和儿子眼里还是洪水猛兽。

2

在老韩耳提命面下,韩胜利大学没购买任何电子产品,有空就去捡瓶子,无形中,韩胜利也掐断了自己连接外界的所有渠道,

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前夕,老韩对儿子美好的未来做了展望。

他相信儿子一定会找一个有空调、有电脑,高收入、坐办公室的高管工作,自己就可以回家享清福了。然而现实的巴掌永远那么让人措手不及。

大学毕业的韩胜利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在招聘会上逛了半天,愣是没敢投出去一份简历。

虽然有着不错的学历、学的也是热门专业,但韩胜利却连一个保安工作都找不到!

父亲紧箍咒式的教育,让韩胜利骨子里充满了自卑,与时代脱轨的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茫然。

父亲老韩更是失望,自己拼死拼活供出来的大学生,竟然找不到工作!

老韩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念了这么多年书白念了,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反而成了十里八乡的笑话?

面对父母殷切的目光和村里的议论,韩胜利压力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

一开始他说找个5、6百的工作就行,渐渐300也愿意给人家干,后来服务员、导购、保安他也愿意去试,但父亲老韩对此却难以接受。

一年后,韩胜利终于在青岛找到了一个和通讯相关的工作,一个月有600块。

但老韩对此却高兴不起来,挣得不多还要跑野外,完全和他预想的工作南辕北辙。自己倾其所有供儿子上学,学成归来却只找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工作。

这个纪录片看完让人最无力的,并非孩子能力不行,或父亲不爱孩子。

恰恰相反,他们父子之间深深的羁绊让人感动,但由于父亲眼界的局限性,让儿子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他不知道那些被他视为洪水猛兽的网络,其实是未来每个人都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更不知道自己一次次强调的欠债,眼里沉重的期盼,反而成了儿子厚重的枷锁。

3

看完纪录片终于明白张雪峰说的:不要过于听话,不是说所有人跟你说的都是对的,他虽然口口声声为你好,但不一定真的能为你好。

回顾韩胜利的悲剧,真的应验了这句话。因为过于听话,他丧失了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机会。也因为父亲一次次哭穷,他选择了最简单但又最没技术含量,短时间来钱最快的方法——捡瓶子。

再加上家庭的困境让他极度自卑,完全不敢突破自己。父亲期望改变家庭命运的执念,成了加注在他身上的枷锁,让孩子丝毫不敢试错。

这是大部分穷人家孩子的困境,他们不敢改变,因为他们个人的失败不仅仅代表自己,更有可能是整个家庭希望的破灭,所以穷人家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今日话题:你觉得穷人家庭会一直穷下去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6 阅读:3606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4:04

    在一个靠字,靠天靠地,靠领袖,靠政府,靠朋友,靠家人,靠孩子…认知局限,以为上了大学就怎么样了,可以靠孩子了,而孩子以为上了大学可以靠文凭了,死在一个靠字,终究还是要清醒的活在当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根本

    2-20个字符 回复:
    钱都花在刀把上了。历来上学时候都是,要什么都给你买,结果买回来都是些没用的,有用的东西都说不好。这种心态之下,学到的知识也都是无用知识。所以毕业之后别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得月,而自己却是学了一堆知识却用不上。
  • 2024-05-05 06:57

    打破壁垒哪有那么容易[无奈吐舌]

  • 2024-05-03 17:29

    解决了温饱才有余力提升自己,如果把自己都消耗在解决温饱上,那就只能解决温饱了,关键还是穷!

  • 夏夏 18
    2024-05-03 17:47

    好工作都是继承传播的,怎么可能让一个外人钻进来,

  • 2024-05-03 10:35

    能怎么样呢?没有钱,啥也不是,父子俩错了嘛?这是普遍现象,是广大农民群众贫困家庭的无奈!

  • 2024-05-03 15:13

    富养,连艰苦朴素这个最优良的传统都没有了

  • 2024-05-05 23:05

    我03年上大学,每个月生活费两百,农学专业学校补贴70。每天伙食费不超过五元,每次买衣服都是直奔28元专卖店。同寝室的都是农村穷兄弟,长期穷开心。那个时候就业形势好,能毕业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

  • 2024-05-05 15:34

    这种状态下,就跟信佛没区别了。

  • 2024-05-05 15:27

    没钱读什么大学

  • 2024-05-06 09:23

    他父亲有什么错?你没穷过就不要批评穷人。当吃不上饭的时候,王健林眼里也只有先把饭吃饱。更不要居高临下去指责一个连学都没上过的老农民。他已经尽力提供他能给的一切了。

优米MaMa

简介:与千万妈妈一起成长,探讨科学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