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大乱斗,频繁撤换总理,为什么叶利钦任内俄国政局鸡飞狗跳?

浅夏花开有人爱 2023-09-01 14:36:25

政治动荡,是叶利钦统治俄罗斯时期的“重要特征”。

在叶利钦执政的八年里,政府总理换了六次,领导班子频繁变动。

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到他离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政府解散了四次。

所以说,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政局一直处于剧烈动荡中。

为什么俄罗斯的政局如此混乱?

缺乏一致的国家指导思想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为了展现“融入西方”的决心,不仅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还盲目启动了私有化的经济改革。

可惜,叶利钦被欧美戏耍了,哪怕你帮我搞垮了苏联,我们也不是一路人,想加入西方朋友圈没门。

于是,随着叶利钦改革的全面失败,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持续的“仇俄”情绪,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的幻想破灭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感也迅速蔓延。

在这个大背景下,关于“走什么路”和“建什么国”的问题,国内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辩论。

可惜的是,俄国国内各派系的观点不仅难以统一,而且很难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随着时间推移,俄国社会阶层逐渐固化,人们迷失了目标,理想和信仰也变得淡漠无力。

过分集权的总统制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最高权力机构分裂为“总统派”(行政)和“议会派”(立法)两大组织。

双方相互制衡,互不让步,谁也不服谁,最终导致了“炮击白宫”事件。

莽夫叶利钦动用武力废掉了“最高苏维埃”的权力,并通过了以“加强总统权力”为核心的新宪法。

新宪法规定,总统(叶利钦)不仅有权决定国家所有战略发展的方向,发布全国上下必须遵循的命令和指示,还有权任命除总理外的副总理、各部部长以及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的首脑。

这样一来,俄国形成了超级总统制,由于缺乏更高权力的制约,总统成为国家的“最高话事人”。

叶利钦从此开始放飞自我,为所欲为。

后果就是经济搞崩了,跟地方武装打仗打败了,外交上也没有大国地位了。

但为了巩固权力、排除异己和逃避责任,叶利钦选择频繁更换总理,重组政府和总统办公厅班子,还以“改革”的名义发布了许多自相矛盾甚至违宪的指令和命令。

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政界鸡飞狗跳,一片不安,政局动荡不定。

派系众多,内斗不断

当初为了加速“融入西方”,叶利钦还引入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度。

于是,政党和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俄国涌现。

截至1998年1月,俄全国范围内合法的政党和社会组织多达249个。

为了能够掌握权力,这些组织积极参与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的选举。

为了赢得更多民众支持,它们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手段,批评政府、施压当局,组织、领导或支持各种抗议、示威和罢工活动。

在当时的俄国家杜马(下议院)反对派中,俄共力量最为强大。

他们以此为阵地,利用政策上的重大失误,与当局进行激烈斗争。

在1998年两次政府危机期间,双方曾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

如果不是获得了寡头们的支持,叶利钦钦点的接班人小普不一定干的过俄共大佬久加诺夫。

寡头干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寡头能干预总统选举,那么自然就可以干政了。

众所周知,“寡头干政”曾是俄罗斯的“招牌”。

金融巨头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等人,不仅控制着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冶金和金融产业,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舆论。

别列佐夫斯基持有俄罗斯国家电视台16%的股份,控制着《独立报》、《新报》、《星火》等媒体。

古辛斯基掌管着俄罗斯独立电视台、《今日报》和莫斯科回声电台,曾被尊称为“新闻大王”。

这些寡头们以雄厚的财力和舆论工具,在俄罗斯政坛肆意挥霍。

他们试图主宰国家,左右国家政策。

别列佐夫斯基曾提出,“国家权力应受制约,国家应听取企业家的意见,企业家应加强其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在1998年至1999年的数次内阁更迭中,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换句话说,寡头的存在也是叶利钦晚年政治动荡的根源之一。

结语

总之,经济持续恶化给了叶利钦频繁调整政府结构的借口,而结果是政局持续不稳定。

与此同时,政治动荡又进一步阻碍了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国家陷入了持续危险中。

0 阅读:397
评论列表
  • 2023-09-14 12:22

    说白了,刚开始分的时候,因为刚开始分都有分分的,后来就没东西分了就会闹矛盾,然后再换一个人来分。都是这样的。

    李栋明 回复:
    不说白怎样说

浅夏花开有人爱

简介:心定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