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的朱瞻基,人称“蟋蟀天子”究竟有多传奇!

牛马说历史 2022-04-28 18:33:23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大明朝日后的第五位皇帝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相传朱瞻基在出生前,给自己的爷爷燕王朱棣托梦,梦中的朱棣梦到父亲太祖朱元璋将大圭传给了自己,并告诉自己:“传世之孙,永世齐昌”。

朱棣像

大圭是指皇帝手上佩戴的玉扳指,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加之后面的这句话意思是,“在我之后,会将大位传与你,然后你再将皇位传给孙子,可以保我大明江山永固,昌盛万年”

于是在朱瞻基出生后,朱棣发现朱瞻基身上有帝王之气,长大之后必成大器,后来也就因为自己的这个孙子才发动了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改年永乐,是为永乐大帝,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其实在朱棣的眼里,作为父亲的朱棣打心底里是十分看不上自己的这个大儿子的,二儿子朱高煦与自己年轻时更加相似,朱高煦身材魁梧,长相英俊,且朱高煦在靖难期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朱高炽像

相比太子朱高炽天生跛脚,身材及其肥胖,走路都需要身边人来搀扶,但明成祖朱棣却依旧选择了朱高炽为太子,也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孙子朱瞻基的存在,历史上太多的皇子因为自己的父亲而继承皇位,然而朱高炽却因为自己生了一个好儿子继承了皇位,可见燕王朱棣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朱瞻基有多么疼爱。

朱高炽剧照

朱瞻基年少时也确实争气,读书用功且又聪明,弓马骑射也是样样精通,因此也更加深受爷爷的喜爱。

父亲朱高炽在做太子期间,汉王朱高炽经常看不起自己的这个哥哥,一次朱高炽与朱高煦同行,朱高炽身后的汉王朱高煦,看到跛脚肥胖的朱高炽说道:“前人蹉跌,后人警之”大概意思就是告诫太子朱高炽要小心,实则是想要吓唬朱高炽,刚好后面走来的朱瞻基听到二叔嘲讽自己父亲后,便大声喊道“更有后人知警也”瞬间让自己的二叔朱高煦感到自讨没趣,帮自己的父亲找回了颜面。

可见年少时的朱瞻基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朱高煦剧照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十个月就病逝了,此时的朱瞻基远在南京,而自己的二叔打算夺取政权,于是派人截杀正在回京途中的朱瞻基,朱瞻基却丝毫不给汉王朱高煦机会,顺利的回到了京城继承了皇位,自此也开始了与自己二叔朱高煦明面上的斗争。

朱高煦在济南准备造反,而此时的朱瞻基多次警告,安抚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并不领情,朱高炽决定御驾亲征,在到达济南城后,朱瞻基下令包围了汉王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城,让手下士兵往城中放箭,让朱高煦束手投降,最终朱高煦因为师出无名,手下将士纷纷倒戈,朱瞻基几乎以兵不血刃的情况下打败了汉王朱高煦。

朱瞻基

朱高煦被朱瞻基带回京城囚禁起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掉自己的这位叔叔,哪知朱高煦却不知死活,一次再见到朱瞻基时,趁着朱瞻基不注意,将朱瞻基打倒在地,于是朱瞻基将汉王朱高煦盖在一个铜缸下面,直接用火将其烧死了。

朱瞻基在稳定自己手中权力之后,开始反思以前爷爷之前的为政之道,认为自己的爷爷常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导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好,于是就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做到与民生息,与民更始,要求朝廷上下爱惜民力,朝廷内重用“三杨”周枕等官员,造就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

宣德十年,朱瞻基突然病情加剧,于是便立儿子朱祁镇为太子,不久后便去世了。明宣宗朱瞻基作为大明的第五位皇帝,可以算得上是一世英主,从出生一刻便注定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朱瞻基剧照

首先托梦给自己的爷爷,年少时聪明机智,深受爷爷朱棣喜爱,还落得了一个“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的好名声,之后还有机会跟随自己的爷爷征战漠北,早年便获得了在军营里的历练。

作为父亲的朱高炽也为自己的儿子而荣幸,并且自己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自己儿子朱瞻基的光。

朱瞻基又在自己成为皇帝后,几乎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打败了自己的叔叔汉王朱高煦,文治上重用人才,停止兵戈,与民生息,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

又因为贪玩,喜欢斗蛐蛐,又被人称之为“蟋蟀天子”历数明朝众多爱玩的皇帝中,对于朱瞻基爱斗蛐蛐,让人称之为“蟋蟀天子”大概是有些冤枉了。

对比后来的什么“叫门天子”“木匠天子”等等,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明宣宗朱瞻基完全算得上是一世英主,只是年仅三十八岁就病死了,实在是可惜。对于明宣宗朱瞻基大家有什么看法和理解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2-05-20 00:18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应验了。

牛马说历史

简介:业余历史爱好者 江湖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