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史料」甲午战败后的慈禧太后

赫歇尔 2023-11-26 10:14:25

译自参考资料

徳齢、太田七郎・田中克己訳『西太后に侍して 紫禁城の二年』(1942)研文社

西太后最後の十三日 宮原桂 牧野出版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国从单纯技术性改革的洋务运动的思想中转变,萌发了新的变法运动,试图推动制度改革。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任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以类似明治维新的方式改革,并于1898年宣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方案。

许多官僚并不认同康有为的维新论,而支持冯桂芬、张之洞等较为稳健的改革论。维新派的改革运动没稳固的基础,无法获得广泛的支持。张之洞、康有为原本认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是在中国内核中表现出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而,康有为的变法论和立孔运动,被当时的知识分子视为“异端邪说”,不仅是保守派还是稳健改革派,对于此举都进行了反对。

慈禧太后再次操控权柄,任命其近亲瓜尔佳·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首都近郊的军队。光绪帝也对此予以反制,寄希望于袁世凯,令其负责新建陆军的训练。

随着慈禧太后与维新派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维新派计划杀掉掌握军权的荣禄,并派兵包围慈禧太后所在的颐和园。然而事与愿违,慈禧太后通过政变再一次夺取政权,处死了维新派要员,并进一步控制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开启了第三次垂帘听政。

结果,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但康有为的弟弟、谭嗣同等六人被处决,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仅仅三个多月(百日维新),慈禧太后就重新掌权。慈禧太后复政后,任命端郡王之子爱新觉罗·溥儁为“大阿哥”,是为储君,计划让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但由于外国的反对,废除光绪帝的计划未能实施。“虽然她是大清朝内无与伦比的势力,但她却常常不得不向列强让步,这让她心中积怨不断。”这导致了日后慈禧对义和团的支持。

百日维新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当时,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建议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伊藤为清朝顾问,并赋予伊藤一定的权力。伊藤博文来华后,维新派官员提出议案,给予他重要的任命。慈禧太后听闻,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询问光绪皇帝对伊藤的看法。

伊藤博文与李提摩太一起向康有为建议清国应与美、英、日联盟,后由维新派官员杨深秀提案,“皇帝应该尽快决定一个宏伟的计划,与美国、英国和日本建立牢固的关系。”

另一位改革派官员宋伯鲁也上奏提案:“促进清、日、美、英结盟。挑选100名熟悉各国现状、了解各国历史的人,处理外交事务。再者,训练军队,抵御外敌入侵……请皇帝尽快选拔精通外交事务的显赫高管,比如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会面,商讨并制定强国之策。”

慈禧太后听闻,旋即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清洗维新派官员……

1 阅读:8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