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007”来了中国,也得束手就擒

看度时政聚焦 2024-01-08 12:44:23

文/熊姐

“007”到了中国,也得折戟沉沙。

据《北京日报》援引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号1月8日发布的消息,近期,我国破获了一起英国军情六处(MI6)主导的对华间谍活动的案件。

(国家安全部通报案件情况)

从国安方面披露的消息来看,这起案件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由MI6幕后指使,利用第三国人员进行犯罪。

MI6是臭名昭著的英国间谍机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的影视人物“特工007”,就是隶属于这个机构的英国间谍。而为了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他们显然也下了大本钱。他们物色了一名非英国籍也非中国籍的第三国人员,将其发展成间谍,还在英国对他进行了专业培训,为他配备了间谍器材,对其的间谍工作进行指导,俨然将其打造成了又一个“007”,但就是这么一个训练有素的间谍,来了中国依然摆脱不了束手就擒的命运。

(“007”电影剧照)

早在2021年,英国MI6负责人理查德·摩尔就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是英国情报部门的“最优先事项”,因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及其解决台湾问题的愿望对全球稳定构成了挑战”。他造谣中国在全球制造所谓“数据陷阱”、“债务陷阱”,还言之凿凿地说,中国可能会因为“过度自信”而误判甚至低估了美西方的决心。

到了2023年7月,这名有着36年特工经验的英国间谍头子又公然宣称,MI6现在向中国投入的资源“比任何其他任务都多”,他的前任亚历克斯·杨格也对此表示赞同,还再一次通过英国BBC的采访警告说,“面对中国威胁,英国需要觉醒”。

(资料图:理查德·摩尔)

但摩尔也坦言,中国安全部门的能力很强。所以,他们也用上了发展第三国人员渗透中国的手段,想要用尽一切办法,破坏中国的国家安全。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违法犯罪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毫无心理压力。

持续时间长,对中国国家安全危害大。

从通告看,这名第三国间谍早在2015年就被MI6发展,到2023年被捕,他已经活动了8年,向英国人提供了14份国家秘密和3份情报。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安全显然是极大的危害。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类似他这样的间谍没被发现,还在源源不断向境外提供着关于中国的情报呢?

2023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国家安全机关反映了大量有价值的情况线索,因为举报立功,国安机关在近日还评选出了做出大贡献的85人,给予了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这不仅证明我安全机关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也证明了境外间谍对我国的渗透力度之大。这提醒了我们,要时刻绷紧这根“反间谍”这根弦,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可以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国家安全机关表彰85人)

间谍活动隐蔽性极强,“咨询机构”、“间谍网勾”,都是外国间谍展开活动的惯用手段。

此次被捕的第三国人员系境外某咨询机构负责人,这不由让人想起了2023年5月被曝光的国内咨询行业龙头企业凯盛融英涉嫌盗窃并泄漏国家安全信息的案件。咨询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很容易接触到大量信息,如果再缺乏底线,缺少法律意识,很容易就会沦为间谍的帮凶。

(凯盛融英沦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

这些年,随着西方对中国愈发重视,他们对中国的渗透窃密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前几天,国安机关刚刚发布提醒称,发现多个境外机构以免费提供设备、共享航空信息为诱饵,在国内招募航空爱好者做志愿者,指挥他们在我国境内非法采集民用航空数据,甚至是军用航空器的敏感数据,再将数据秘密传输到境外。以他们提供的设备性能来看,这些境外机构只需要投放大约300台设备就能覆盖监测我国全空域的飞行数据,每台设备每天可以向境外发送约1000架次飞机的飞行数据和约13万条位置数据。

(示意图:民用无人机也可能成为窃密工具)

另外,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网络交友、高薪兼职等,都是如今境外间谍使用的“网勾”套路。这些套路利用个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私利、工作便利等,以高额报酬为诱惑,试图骗取涉密信息。这都要求我们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不要成为损害国家安全的帮凶。

2 阅读:957
评论列表
  • 2024-01-08 15:51

    对间谍当处以极刑。

  • 2024-01-08 14:30

    我也想有间谍找我,行走的人民币啊!打电话举报就有💰

  • 2024-01-08 13:50

    还有很多,慢慢抓

看度时政聚焦

简介:精彩的短视频世界,尽在神鸟知讯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