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尚武吗?好勇斗狠不是尚武,这样才是!

包包说过去 2024-05-02 03:12:46

某国内问答平台上有这么个问题:汉族尚武吗?

汉族古称华夏族,拥有世界上绵延最漫长的历史和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数千年的民族历史上取得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所以,仅从结果来考虑的话,说汉族尚武还是不尚武,都能找出非常多的例子。

汉朝的时候,有“一汉敌五胡”之说,此时整个大汉王朝充满着激昂向上的民族自信心,他们借助强悍的体魄,优良的装备打遍天下无敌手。

无论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丛林南麓,还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绿洲,或者是常年潮湿多雨的南部热带雨林,都不缺少汉军的足迹。

汉朝以他的铁血精神纵横千万里,以至于《汉书》的编撰者在给汉光武帝刘秀的上书中是这样说的: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山河所致,皆为臣妾。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护臂有一组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看这种俯视一切的气势多么的恢宏大气。

这是汉朝在军事上不断取得成果所堆积起来的士气和气魄。

所以,如果问题不是汉族是不是尚武,而是汉朝是不是尚武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会果断的回答,汉朝当然是尚武的时代。

但是,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总是昂扬向上的,起起伏伏是华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常态,有过高峰必然也有过低谷。

著名的低谷时期北宋年间出现过非常多的军事上的失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区区几万金兵,便让拥有80万禁军的大宋被吊打。在此之前,甚至发生过17名金军打败2000多宋军的奇葩战例。

那么,当人们认为宋朝不尚武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否认,在南宋初年在一片混乱之中却崛起了很多足以和金朝军队正面抗衡,甚至将其击败的军队。

比如著名的岳家军,在华北平原的战场上打败了金军的铁浮屠和拐子马,以至于金兀术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承认在战场上金国军队无法击退岳家军。

可是,在明末清初又有百万八旗子弟成功入关,打败了上亿人口的明帝国。

虽说全国各地不断有此起彼伏的反抗,最终还是让清朝坐稳了200多年的江山。

如果没有人抵抗就罢了,有那么多人抵抗还出现这个结果,似乎明朝人的尚武精神还真是很拉胯的。

很快就打脸了,八旗子弟到了康熙年间便已经不堪一战。到了雍正年间更甚,等到了乾隆年间的时候,不得不从深山老林里边招募索伦人。

遥想皇太极时期索伦人在八旗精锐面前不堪一击,真是一种轮回呀。

不仅国内是这样,国外同样如此。

问斯巴达人尚武不尚武?

恐怕看过《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的朋友们会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斯巴达人当然尚武了。温泉关大战,300斯巴达勇士抵抗数10万波斯大军,虽败犹荣!

这些斯巴达人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个个都是肌肉猛男,超级战士,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作战和准备作战,怎么可能不尚武呢?

很多人不知道后面的故事。

后来,有一部分斯巴达人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建立了一个邦国,叫做塔林敦。

他们通过做买卖迅速富裕起来,但也同时不再愿意打打杀杀。

当罗马崛起之后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想到的不是拿起武器恢复以前斯巴达人的勇猛,而是选择去希腊邀请皮洛士帮他们抵抗。

当皮洛士来到塔林敦后,发现当地人竟然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防御随时可能到来的罗马人。

他便问当地人。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花钱请你来,还需要自己出手?

皮洛士被罗马人打跑之后,塔林敦人便投降了。

这些曾经斯巴达勇士的后代,竟然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抵抗罗马人。

所以,一个民族是不是尚武,不能只去关注他在某一个时期的表现,甚至不能只去看这个民族是否喜欢好勇斗狠。

因为,华夏族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把私斗认为可耻,只有“怯于私斗,勇于公战”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真正的战士。

笔者认为,评价汉族是不是尚武,不仅要纵观数千年的历史表现,还要看这背后的文化思想。

因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不知道为何而战,这样的民族无法用是否尚武来评价。

汉族是不是尚武,就看汉族的文化是不是推崇尚武,只有推崇尚武的文化,才能保证这个民族拥有持久的尚武精神。

可以肯定的是,汉族的文化是推崇尚武的。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就曾经说过“舍身取义”,为了心中的理想道义,可以舍去生命!

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身就是一名超级战士,他身高1米9,精通六艺。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则源自于周礼。

周礼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套礼仪让大家遵守,而是为了给刚刚推翻商朝,建立了新的制度的周朝一个更加强大,能够辐射到远方的组织机构,来帮助周朝在全国各地分封的诸侯联合起来,向外拓展生存空间。

和儒家并立的,还有法家、墨家、道家、兵家,这些学派无论有哪样的学说,都和军事方面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能打,就别出来哔哔!

法家的著名人物吴起、商鞅等人,都具有极强的战场指挥能力和练兵能力。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除了是一位机关大师之外,极擅长守城,在《墨子》这本书中就有很多关于守城的描写。

即使到了宋朝的时候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那样整个国家缺少尚武精神,北宋年间有规模庞大的弓箭社这种民间的自卫武装组织。

在宋仁宗时期,仅河北的保定、正定一带便有588个弓箭社,3万多弓箭手。

宋朝的弓箭社类似于美国的步枪协会,这些人除了平时参加训练之外,也经常进山狩猎,具有极强的实战能力。

这些人招募起来之后,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兵员。也正是因为民间这种浓厚的尚武精神,让南宋能够迅速训练起几支可以正面对抗金军主力部队的军队。

所以,宋朝之所以武力弱小,和人们的尚武精神有无也没有关系,而是来自于宋朝皇帝们的拉胯。

同时,尚武不等于崇尚暴力。

早在春秋时期,华夏文明就发展出了“止戈为武”这样的思想。

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不得以而为之。

古人认为“国虽强,好战必亡;国虽安,亡战必微危”,武力是为了能够保护国家的安全,但是又不能肆意去使用武力,否则也会让国家灭亡。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文明延续几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同时在几千年以来能够在衰落之后再次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大多数时间里作为一等强国存在的国家。

可以说,不仅尚武,而且善于使用武力。

0 阅读:4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