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鸣:肝功能正常却得了肝癌?别怕!三检查帮你来预防

中医脾胃教授余幼鸣 2024-01-20 16:56:16

李先生,45岁,是一名公司经理,平时工作压力大,喜欢喝酒,吃油腻的食物。他每年都会定期体检,去年,他在体检中发现,他的肝功能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异常。

他很高兴,以为自己的肝脏很健康,就没有再多想。

今年,他又去体检,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的肝功能指标虽然还是正常的,但是他的肝脏B超却显示,他的肝脏上有一个3厘米的占位性病变,经过进一步的检查,被确诊为肝癌。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肝功正常,怎么会得肝癌呢?

医生告诉他,肝癌的发生和肝功能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肝癌患者在早期阶段,肝功能指标都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肝癌。

肝脏是非常‘坚强’的一个脏器,具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和储备功能。”

即使肝脏已经被肿瘤侵蚀过半,但只要肝脏1/3的肝细胞在正常运转,不影响身体代谢,肝功能化验是不会显示异常的,身体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感。

那既然肝功能检查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还有检查的必要吗?——有必要!

那么,如何检查肝脏呢?除了肝功能指标,还有哪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肝癌呢?

下面,我就来介绍三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让大家了解一下。

肝脏B超:肝脏B超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血流等情况,发现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等。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一种肝脏分泌的蛋白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20ng/ml。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肿瘤的刺激时,甲胎蛋白的分泌会增加,血清中的含量会升高,反映出肝脏的病理变化。甲胎蛋白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的标志物,当血清中的甲胎蛋白超过400ng/ml时,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肝癌。

肝脏CT:可以识别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与临近器官和重要血管的关系,对1~3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达90%,是肝癌诊断和随访的常规检测手段。但是,对于小于1cm或者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的肝癌难以显示。适合B超发现异常的人群。

0 阅读:75

中医脾胃教授余幼鸣

简介:脾胃科|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