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传承》:学会共情,让沟通更有温度

瞳爱教育 2023-02-03 18:15:52

人人都会讲话,但不是人人都能讲好话。

为什么好说歹对方都听不进去?

和对方交流怎么那么困难?

为什么对方永远在曲解你的意思?

对于不擅长沟通的人来说,语言,常常在表达爱意的时候苍白无力;在表达伤害的时候,却如此锋利。

为什么你会感到沟通乏力或者沟通不畅?

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良性的通常由传递——接收——反馈3个部分组成。

当我们觉察到彼此之间沟通乏力或者不顺畅时,一定是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可能是单方面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双方或多方因素造成的。

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沟通乏力或者沟通不畅,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沟通?或者说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在亲密关系中,沟通的根本目的是求同,是夫妻双方在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建立亲密关系、维护亲密关系、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减少障碍、避免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你的沟通会失效?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在“好好说话”了,为什么有沟没有通。

这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沟通的方式不仅限于语言和文字,还包含了肢体动作、表情神态、行为态度等多方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婚姻家庭中,我们常听到的非良性沟通方式有:“我不想和你聊这个”、“我跟你说不清楚”,或者是直接闭口不言。

或许你会认为我并没有说很过分的话呀,我也没说对方什么啊,虽然语言或文字上并没有过激的交流,但态度上的沟通已经在传递。

要知道,从人与人开始接触起,沟通已经在进行了,双方因为立场不同,所以我们说的话在特定语境下都有不同的涵义,我们要学会的是让沟通带着温度深入彼此生活的细枝末节。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非良性沟通方式:讲道理,论对错。

夫妻双方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明明一个拥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偏偏要上演一场口水大战。

明明几句宽慰的话就能安抚对方的情绪,偏偏要罗列出几十个“还不是因为你怎么怎么样”,然后拧着脖子指责对方说:“就是你做错了!”

学会共情,让沟通带着温度深入生活

人在沟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寻找答案,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感情的接纳。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共情”,所谓共情,将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我们把共情代入到亲密关系中,就是:你快乐时,我能陪着你一起开心,不泼冷水,不嘲笑讥讽;你悲伤时,我能理解感受,并能及时做出适当宽慰。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不会共情,共情太难了,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如果你觉得彻底改变很困难,那我们从简单的做起,当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达,在倾听的基础上有所回应,适当的时候,肯定对方的情绪是真切的。

一个简单的拥抱或者是一句:“我理解你”、“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觉得你说的很对”诸如此类,让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体存在的。

这正是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共情沟通》中提到的观点:给予一个人足够的倾听、积极关注、共情,他自己会疗愈自己,自己找出办法来。

当你能摒弃“你错,我对”的思维模式,学会真诚地向伴侣反馈你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你必然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当然,这也需要坚持学习,不断习得爱与幸福的能力。

《幸福传承》是由瞳爱教育名师团针对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经营研发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它提倡从“觉知”开始,采用“伴领式、情景体验式”的学习模式。

要想建立起美好、亲密的婚姻关系,我们应该好好关注当下,看见彼此。唯有立足现在、思考当下、建立沟通,才能共同努力维系好这段感情。

在教学中进行情景体验,让学员能作为观察者和体验者,以人为镜,看清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懂得和掌握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经营之道,并且学以致用,在练习中一点点突破改变,从而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0 阅读:12

瞳爱教育

简介:个人成长、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