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师对越作战纪实:开战7天饿的腿发抖,师长:爬也要穿插到位

正观历 2024-05-17 11:09:15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当初我军在开战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是在开战后还是出现了意外情况。解放军41军121师竟然在开战后的7天时间里饿了4天,这仗怎么打?

一、先头部队孤军深入,后勤供给跟不上

1978年冬天,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1军第121师全部战士开赴中国广西南宁以南的扶绥至德保县一带待命。当时虽然接到命令时非常紧急,但是121师作为41军主力,仅用了5天时间就赶至目标地点。

1978年12月12日,广州军区下令集结第41军、42军、55军及所属各兵种作战部队向中越边境线靠近。

1979年2月17日,我41军按照预定计划从广西方向对越军据点发动进攻。在刚开始我军作战进展很快,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一路上越军在解放军的进攻下纷纷溃逃。但是在后面几天的作战中,意外情况出现了,广州军区41军121师竟然在战斗开始的7天时间里有4天都处于断粮状态。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作战指挥员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尤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当时我军计划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刚开始的作战强度很大,战士们几乎都是不眠不休地在参加战斗、完成穿插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体力消耗极大,后勤补给跟不上,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其实,在作战刚开始121师的粮食供应是非常充足的,在后勤部队强有力的保障下部队进攻很顺利。但是随着战斗的逐渐深入,问题渐渐出现了。在战斗的前3天时间里,越军面对解放军的进攻几乎毫无反抗就溃散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迅速推进战线,占领了大批越军据点。

但是溃散的越军并没有立即逃回后方,而是埋伏在放弃后的阵地外围。当时因越北山区草木茂盛,加上敌人比较隐蔽,我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先头部队在前面高歌猛进,后续部队在跟进的时候遭到了越军的猛烈反击,很多阵地重新被越军夺走的情况,这就使得我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跟上先头部队。

41军121师作为主力部队在前面一路猛推,但是后续执行穿插任务的部队却被溃散越军截停。按照预定计划,本应该在12小时内完成的穿插任务,因越军的拖延,41军后续部队足足用了60个小时才到达指定地点。

后路被越军截断,供给跟不上,所以121师从1979年2月17日战斗开始后的第3天就已经出现了断粮情况,到了第4天更是全军断粮。

121师师长郑文水反复联系指挥部请求后勤供应。但是当时我军前进路线上因越军的阻拦,前进速度非常缓慢。无奈之下,军前指下令:就地筹措。而当时121师正处于深山老林中,上哪里筹措粮食去。

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121师师长郑文水也是一筹莫展,只得向下面各部队传达上级命令。与战士一同作战的师长,战士们吃不饱,他也很心疼,但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吃不饱也得继续打下去。就这样,师长郑文水带领战士们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和敌人艰苦作战,一直到战斗开始的第8天,战士们才吃上了饱饭。

二、缺弹少粮,爬也要穿插到位

在1979年2月17日出发前41军召开的内部会议中,军长进行了任务分配。121师的任务是向班庄、扣屯地区穿插,协同友邻部队从右翼合围高平地区的越军。当时41军的计划是以加强军坦克团2营,军区水陆坦克第5连、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123师107火箭炮营(欠一个连)、工兵第13团1、9连(各欠一个排)配合121师完成穿插任务。

接到任务后,师部迅速制定作战计划,最终决定部队由念井地区出境,突破后以3个轻装步兵团沿莫隆、通农、黄得地区向班庄、扣屯穿插,预计在12个小时后穿插至董赛、841高地、809高地地区。随后切断3号A公路,歼灭班庄地区的守敌,继续以一部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构成对内对外正面防御阵地,阻止高平的敌人南逃与在越南太原的越军北援。

同时,121师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会同友军完成对高平地区的合围,并保障主力部队全歼高平地区的越军部队。

当时越军在121师进攻方向上的部署情况比较复杂,在莫隆地区驻守的是通农县独立营和布介公安屯,通农县附近约有越军1个连和特工、公安和民军各一部,班庄地区为敌346师852团和原平县独立大队,扣屯地区为敌851团3营和特工队,扣屯以南之纳隆地区为增援高平之敌183团。

北太省独立4营、5营、126营打响后第二天分别进至原平县、静肃矿区和通农至那岸地区。因越军在这里构筑有交通壕、堑壕、掩蔽部和火力点,构成了直射、侧射、倒打火力配系。莫隆公安屯更是有过去法国军队修的两条坑道,各种工事位置低下,伪装严密,极难发现。

根据121师制定的战斗计划来看,我军在穿插过程中需要经过越南高平省通农县、原平县、河安县,该地山高坡陡,谷深林密,路少洞多,穿插作战条件较为恶劣。

从地图上提前侦查的结果来看,这场穿插战并不容易山势险峻,北高南低。可供机动部队通行的路段更是少之又少,莫隆经通农至朗干、通农至达那、通农至安乐有简易公路;则嘎经那法至通农有一条路,其余为山间小路。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根本无路可走,需要战士们手脚并用攀爬通过。

虽然条件恶劣,但军令不可违,121师师长郑文水了解情况后下定决心,就是爬也要穿插到位,保障大部队作战顺利。就这样,121师硬着头皮开拔了。1979年2月16日23时,到达指定战斗位置的121师362团1营和2营接到命令率先行动,在越军防御阵地上打开口子。

经过一夜激战,我军于1979年2月17日上午9时40分占领莫隆表面阵地,为师主力穿插打开了突破口,随后经多次反复争夺,41军121师362团1营和2营于15时将莫隆地区的越军全部消灭,毙敌274名,俘虏10人。与此同时工兵部队开始抓紧修路,保障坦克等重装备部队的顺利通行

在第41军第121师362团1营和2营作战的时候,121师其他部队也在同步推进,至2月17日23时,121师已经有部队穿过通农县城。当时因越南公路、桥梁承重能力差、山高路陡、越军火力封锁、山高林密无法分辨方向等多种原因,121师各部队穿插速度不一致,师基指统筹各部穿插方向,进行统一协调。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部队出现了失误。361团于2月18日9时过通农县城后,团误认为前卫营走错了方向,即指挥部队掉头向东,走上了去安乐的公路,进至那亭发现错了,才折向南,经葵莫到朗干,又耽误了3个小时才于18日16时在362团之后与师基指会合。

1979年2月19日凌晨,军前指命令121师361团向那吕、班多、那别地区发动进攻,保障367团两侧安全。师指根据实际战况决定先向809高低发动进攻,后再支援367团的行动。361团于2月19日下午16时占领809高地,后通过天丰岭于20日下午与师后指会合。至此,师基指率3个步兵团(欠362团3营、363团3连和6连)全部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途中共作战32次,毙敌967人。

三、战士们饿的双腿发抖,军指挥部无奈下令:自行筹措

虽然从1979年2月16日开始出发到2月19日下午,121师各部队作战勇猛,战况显著,但这些成果的背后也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师基指和3个步兵团于2月19日开始断粮。当时师长紧急命令师后指迅速向前靠拢进行后勤补给。

就在师后指向前追进的过程中,师基指已经率领3个步兵团全师进至班庄地区。根据俘虏提供的情报,在班庄地区驻守的越军主力于17日至19日分批向高平方向龟缩。得知情况后,121师迅速向41军前指汇报。如果真的让敌人逃走,那这次穿插的战果将会减少很多。

得知消息后,军前指于2月20日清晨命令361团以1个营的兵力从扣屯出发,协同123师367团切断敌人退路,该营主力于18时进至纳嫩西北高地组织防御。2月20日下午15时,军前指命令361团立即进至安乐,由123师统一指挥,迅速歼灭越军346师师部。当时部队已连续行军作战4昼夜,断粮一天多。为了完成任务,该团将170多名民工和80名伤员留下随师基指行动,战士们为了节省体力,尽可能地少说话,但这也难以抵挡饥饿带来的胃部不适。

此时121师362团、363团的情况和361团差不多,都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了,但为了不延误战机,战士们都在咬牙坚持作战。361团在歼灭越军346师师部的战斗中,团指和1、2、3营失去联系,遭越军袭击后,边打边走。就这样一直战斗至21日,团指伤亡团长以下11人,伤副师长以下36人。

361团一直到22日9时许,才与团指会合。会合后,361团将情况上报师指挥部,师炮群于22日1时30分进至安乐地区,在玛班、扣兰、那民、那加、哥帕地区占领阵地,支援123师歼灭河安之敌。

在断粮的第三天,很多战士因忍受不住饥饿开始找野菜吃。363团在董赛地区更是孤立无援。此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开始6天了,准确的说,121师从开始行动到现在已经有7天时间了。战士们足足有4天都水米未进,无奈之下只能用野草和青草充饥,但这根本无法保证人体正常的能量需求,战士们在连日行军的情况下连两腿都是发抖的。

在此情况下,121师部接连向上级汇报情况,请求后勤支援。但是当时的情况后勤部队的给养根本送不到121师阵地上,太深入了。万般无奈之下,41军指挥部只好下达命令,让121师各作战部队就地筹措。

按照我军的传统,只能向越南当地老百姓买、换、借粮食,但我军可交换的东西实在有限,能换到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部队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一边小规模的筹措粮食,一边坚持配合作战。一直到22日,362团根据军指示留在通农担任护路任务。

师后指于2月23日7时从通农出发,当日12时进至那民开设,组织向扣屯前线运送粮弹。121师3个步兵团的战士们这时才吃上了4天来的第一顿饱饭。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因我军对敌情和地形研究不够,缺乏对付敌人的多手准备,再加上越军特工的干扰,使得部队内部一度混乱,穿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南辕北辙的情况。尤其是对大纵深穿插作战后勤保障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21师采取的措施不力

在穿插过程中,121师采取组织前送梯队,以民工携带和骡马驮载的方式跟随部队保障。但是由于对沿途复杂的地形和敌人的袭扰等困难估计不足,所以当民工失散、骡马损失后,就完全失去了保障功能,造成部队一时处于断粮断弹、缺医无药的困境。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穿插序列安排上,后勤梯队在主力后跟进,编组大,掩护兵力小,使后勤梯队缺乏自卫能力,经不起敌人的袭扰。

二是对民工缺乏组织,特别是组织他们参加战斗做得不够。从客观上来看,民工补入部队时间较晚,以致同一建制单位的民工自己也多是互不认识。从主观上来看,事先在民工思想上和力量安排上准备也不足。

三是在穿插沿途没有安排护路部队,使得战斗部队通过后,沿途散敌又聚集起来袭击后勤梯队,造成了补给中断,影响了作战行动。

虽然在战斗中121师处境艰难,但战士们咬牙坚持,最终没有对进攻越南高平省的战斗产生太大影响!

0 阅读:0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