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韩馥想拥立宗室刘虞为帝,企图与董卓相抗衡,刘虞为何拒绝?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5-17 10:20:28

《三国志 武帝纪》裴松之引《魏略》: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孙权与曹操联手消灭关羽之后,劝曹操顺应天命以称帝。

曹操把孙权的书信传给手下大臣看,并说道:孙权小儿这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

这一年都已经是公元220年,此时的曹操已经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个州,曹操仍然不敢称帝。

即使曹操不敢称帝,都已经被天下人骂得不得了,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以驳斥那些攻击专权的人,这就是《述志令》。

袁术称帝

当时曹操的手下很多人劝他称帝,有前将军夏侯惇、侍中陈群、尚书桓阶等人,曹操还是不肯,并说: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如果我真的有天命的话,我愿意做周文王。

曹操几乎承认他要篡位,但他只是想自己的后代来篡位,他自己只想为后代打基础,就跟周文王为周武王打基础一样。

在曹丕称帝之前,所有敢称帝的割据势力一一被消灭。

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袁术称帝,结果2年时间就败亡。

在天下局势尚未明朗,没有稳定地占据一方之地,并且没有实力自保的情况下,贸然称帝显然是灭亡之道。

曹操打下半壁江山也不敢称帝

再来看刘虞的情况。

《后汉书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

公元191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与山东诸将商议,因为皇帝幼小,受董卓逼迫,远隔关山,不知是否还活着,认为刘虞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

于是派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带着他们商议的结果,给刘虞加皇帝的尊号。

刘虞见了张岐等人,严厉地训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动乱,皇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坚决拒绝了他们。

韩馥等人又请刘虞兼尚书事务,以皇帝名义封官拜爵,刘虞还是不答应,并且把使者杀了。

袁绍劝刘虞称帝

韩馥、袁绍让刘虞当天子,这是另立政权,等于是把刘虞放在火上烤。

当时汉献帝刘协还活着,并且刘协是汉灵帝刘宏唯一活着的儿子,名正言顺,虽然刘协是董卓立的,但刘协的身份不容怀疑。

皇帝是需要身份和法统的,刘虞是刘秀之子刘强的后裔,刘强是汉光武帝刘秀与郭圣通的长子,郭圣通被废除皇后之位后,刘强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由刘秀与阴丽华所生的儿子刘庄成为太子,刘庄也成为日后的汉明帝。

刘强这一系是没有继承权的,而且从东汉初年到末年,经历了一百多年,刘虞虽然是宗室,早就跟东汉皇帝这一支的关系越来越远,血缘也越来越远,根本没有继承权。

韩馥、袁绍让刘虞当天子的目的,不是他们忠于汉朝,而是他们为了对抗董卓扶立的汉献帝刘协,而另立政权,这样就方便韩馥、袁绍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虞

刘虞敢当这个天子,马上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所有人攻击的对象,董卓及所代表的汉献帝肯定要攻击他,忠于汉朝的大臣也会攻击他,到时候刘虞的下场会跟后来的袁术一样。

刘虞之所以拒绝当天子,主要有2个原因:

1、刘虞忠于汉朝。

《三国志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绍亦使人私报虞,虞以国有正统,非人臣所宜言,固辞不许;乃欲图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虞於是奉职脩贡,愈益恭肃;诸外国羌、胡有所贡献,道路不通,皆为传送,致之京师。

刘虞的表现堪称忠臣,首先他自称忠臣,严厉谴责让他称帝的人。

其次,为了表示自己清白的名声,刘虞准备逃到匈奴断绝与汉朝之间的关系,袁绍等人才放弃。

最后,刘虞对朝廷表现得毕恭毕敬,忠于自己的官职,不断向朝进贡,并且协助其它各族向朝廷进贡,保证道路通畅,还协助他们送到京城。

刘虞忠于汉朝

刘虞这个人在和平年代就是能臣,但在乱世之下,刘虞没多大作为,他对百姓非常好,但对打仗一窍不通。

刘虞跟公孙瓒打仗,下令只杀公孙瓒,不得伤害其他人,这是典型的腐儒思想。

而且刘虞打仗要求自己的士兵不得伤害百姓,不得破坏百姓的财物,结果前线士兵畏手畏脚,被公孙瓒打败。

《后汉书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刘虞厚待百姓,他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这就是刘虞,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臣,他当然不会听从袁绍等人的意见而逾越称帝,如果袁绍逼他,他甚至会以死相抗。

刘虞不愿给袁绍当枪使

2、刘虞不愿意给袁绍当枪使。

刘虞虽然是个腐儒,但他并不傻,对于称帝这种事会引发什么后果,他显然是清楚的。

袁绍根本不是为了汉朝,而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袁绍想忽悠刘虞称帝,以获取与董卓相抗衡的政治资本。

前任大将军何进,也是被袁绍忽悠致死的,袁绍建议何进诛杀所有宦官,并且征派外军进京,害得何进被宦官所杀,明明很容易解决的事,被袁绍复杂化。

袁绍就是东汉末年最大的祸首,导致朝廷内部自相残杀,宦官被杀尽,皇帝也被董卓控制,这是袁绍的原因。

袁绍面又想忽悠刘虞,另立一个皇帝,与董卓立的皇帝对抗,这会导致天下分裂,百姓陷入混战,这是得不偿失的。

刘虞显然明白这个,他不可能给袁绍当枪使,更不可能与汉朝分庭抗礼。

0 阅读:67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