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案目标达成!八年九季,是什么让《大侦探》一路走过了千山万水

流光烁金 2024-03-13 19:23:49

八年,

九季,

季季高评分。

这是国综推理赛道上的顶流带给我们的独家回忆。

从16年首播至今,

《大侦探》名字改了,

团队改了。

但侦心仍在。

2024年,《大侦探》迎来了自己的第100期案子,

达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可别小看这个成就,

在这个泛娱乐化,快餐化的时代,

一档综艺想要做到第九季特别难。

就连曾经爆火的综艺《奇葩说》在做到第七季后就杳无音讯,

虽然一直有传言要复播,

但直到今天都没有回归。

而《大侦探》作为推理综艺,

不仅时间长,

每个案件还特别烧脑。

对观众也观看也有着不小的挑战。

我们不仅要问,

在这100期故事背后。

《大侦探》是如何做到侦心不改,

走过万水千山的呢?

说起《大侦探》这档综艺,

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里面的故事很好玩,

明星互动也很有趣。

但缺点是随着这几年剧本杀的套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案件的设置也开始变得更复杂,

越来越多的线索和信息取代了层层递进的推理,

也让案件失去了重点,

嘉宾们的集中讨论更像是故事分享会。

更不要说忽高忽低的嘉宾妆造水平,

和不稳定的节目时长了。

但在这些以外,

《大侦探》有两点从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虽历经风雨,但从未动摇过。

首先是节目组的立意。

16年节目刚开始的时候,

市场上还没有剧本杀,

包括何炅,撒贝宁等主创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能的“开车”场面和嘉宾们放飞自我的互动。

可玩笑归玩笑,

一旦涉及到公序良俗,

大侦探都会坚守自己的准则。

虽然节目是一个明星角色扮演推理游戏。

但嘉宾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故事向大家普法。(私以为这一块撒贝宁做得是最好的)

而在第七季之后,

大侦探更是直接“进化”到互联网普法节目,

每期节目的最后都设置了《普法小课堂》,

让主持人和专家从法律角度探讨剖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根源和危害,

实现综艺与法律之间的深度“对话”。

讲故事、明立意,

节目组把“社会价值”融入到了一个个案件之中,

在避免生硬说教的同时,

也在不断强化主流价值观。

其次是《大侦探》尽力保留住了核心的团队成员,

在九季《大侦探》中,

嘉宾来来往往,出现过很多明星。

但节目中最核心的几个团魂一直都在。

何炅就像是个大家长,

无论是推理破案还是综艺效果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而魏晨的“梗”,大张伟的“段子”,张若昀的”逻辑”,

王鸥的“直觉”都成了节目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更难的是这几个核心人物组合在一起,

化学反应出奇的好,

每个人各司其职却又合作默契,

像极了多年的老友。

难怪很多人都评论看他们录大侦探就像回家了一样自然。

而这些嘉宾们在8年的录制中也对节目也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第七季时,

因为原常驻嘉宾撒贝宁的退出、何炅的收礼风波,原主创团队的跳槽。

让很多人以为《大侦探》第七季播出无望,

但没想到新团队迅速接手连夜加班打磨了剧本,

张若昀在百忙之中也要赶飞机过来,

其他嘉宾更是推掉了自己的工作前来救场。

这种节目和嘉宾的“双向奔赴”也让大侦探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魂。

如今,

第九季《大侦探》已经与我们如约而至。

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不同的"案发现场"。

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

首案连案场景宏大、立意深刻尖锐、嘉宾表现可圈可点。

第三案荒诞搞笑、推理在线、熟人局化学反应惊艳;

第四案不主攻推理和作案部分,

但新奇的角色设定和动人的主题展现同样优秀可观。

第五案是嘿嘿嘿侦探社的续集,

直接情怀拉满。

能看出在这一季中,

团队是听取了观众意见,

每一个案件都在尽力创新。

真心希望节目能越做越长越做越好,

就像“大侦探开播50周年”热搜成真的愿望一样,永远是国综常青藤吧。

那么,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喜欢《大侦探》吗?

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交流。

1 阅读:173

流光烁金

简介:用文字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