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6纵攻击吐丝口3天,未能全歼守敌,最后还让敌人给跑了(上)

浮沉聊历史 2024-03-25 00:15:13

在莱芜战役中,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战斗就是吐丝口之战,吐丝口是当时从莱芜北撤的国民党军必经之路。

为了顺利并且迅速拿下吐丝口,华野出动了王必成的6纵(下辖第16师、第17师和第18师),并配属了鲁中军区的警备第4团。而国民党军队由于事先根本没有预料到华野主力会全线北上,因此吐丝口的守敌只有新编第36师的师直属部队和该师下辖的第106团。

在莱芜战役开始前,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极其严重,原本在第一线的杂牌军第12军畏缩不前,王耀武被迫把自己的嫡系第73军换了上去。为了保障第73军的补给线,经过各方协商,第12军的新编第36师接替第111师,被部署在了吐丝口、上游庄一线,第12军的主力第111师和第112师则撤回了后方(新编第36师是配属给第12军的,不是该军的基本部队)。

新编第36师原先是由反正伪军、地方土匪改编而成的部队,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东悍匪刘桂堂。1943年11月,刘桂堂在和八路军搞摩擦时被我军击毙,部队也损失惨重,刘桂堂死后由其亲信副师长刘世铭继任师长。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新编第36师逐步被中央军化,师长也换成了黄埔4期的曹振铎,部队的装备则换成了日械。有资料表明,莱芜战役期间新编第36师每团有3至4门迫击炮,重机枪有12至13挺,并配备了一个山炮连,装备了日式山炮2门和九二步兵炮及战防炮各2门。

由此可见,新编第36师在抗战结束后,该师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但部队主体构成应该还是伪军和土匪。

就是这么一支看起来很垃圾的杂牌部队,兵力又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竟然能在防御战中坚持这么久,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国民党军队在吐丝口修筑的防御工事很坚固。第12军在占领吐丝口后,立即开始着手修筑防御工事,以及新编第36师接防后,防御工事的建设工程就一直没有停过。

根据时任华野第6纵队司令的王必成回忆,吐丝口敌人的防御工事修的很好,地堡群非常密集,并以地道进行连接,攻打起来异常困难。

其次就是吐丝口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吐丝口是明水、博山通往莱芜的公路交叉点,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国民党军队的后勤补给基地就设在了这里,囤积有上百吨的弹药和粮食,因此新编第36师在作战时根本不需要担心弹药供应的问题,弹药管够,放开了打。而作为补给基地需要配属大量人员,这些人员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吐丝口的防御力量。

另外一点就是吐丝口虽然被华野包围,但位于国民党军队的后方并不孤立,南北都有国民党军队随时可以支援。

在实际战斗中,国民党军队最终是没有把新编第36师给救出来,不过吐丝口国民党守军坚守下去的信心是一直都在的。师长曹振铎不断向上级告,得到的答复都是援军很快就到,“守住就有办法”。后来当得知第73军和整编第46师主力全军覆没后,守军士气大减,曹振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弃守吐丝口突围而去。

吐丝口的新编第36师不是什么有名的部队,战斗力也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而且也不是一整个师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毫无疑问华野6纵这边的问题肯定也是很多,6纵究竟犯了那些错误、遇到了什么困难导致吐丝口这一仗没有打好,请看下回分解。

0 阅读:4

浮沉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