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整个蜀国悲痛万分,有一人仰天大笑:苍天有眼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5-09 01:47:15

前言

建兴十二年丞相诸葛亮逝世在北伐的路上,这消息传回给整个天下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曹魏当即松了一口气,整个蜀汉都沉浸在一片悲伤中。

当然也是有例外的,蜀汉的大臣中有一人听说了诸葛亮逝世的消息后竟然仰天大笑,而后大喊道:“苍天有眼,蜀国有救了!”此人正是李邈,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一、李邈

历史上寥寥几笔却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尤其是三国中有诸葛亮、周瑜、刘备这些人在前,以至于其他人不由地被他们的光芒所掩盖,但是这也并不能就代表着其他人就没有能力。

可以说在乱世中,除了领地之外让各方诸侯都竞相争夺的还有人才,一个有才之人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想要得到天下这是不可缺少的,在当时广汉郡就有“李氏三龙”他们的能力被当地的人广为称赞,但是同为兄弟的李邈却没有排进这个排名。其原因就是因李邈狂妄不羁的性格。

李邈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并不是很深,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出生于贫苦农家的李邈本应该一辈子务农,又或者是干一些小生意。但是乱世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李邈同样也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从而进入了朝堂。

李邈虽然是家境不好,但是他的兄弟们都如此地优秀,李邈的能力也不差,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很快李邈就迎来了自己的机会,他的第一任主公正是刘璋。

在这不得不感叹李邈选择了刘璋注定是不可能跟随他实现自己的志向的。但最初刘璋确实是很有希望的,毕竟在刘璋的手中紧紧地握着益州,益州可是一块宝地,是蜀地的最肥沃的一块土地。

刘璋的益州早就被诸葛亮、庞统几人看中了,他们向刘备进言,让他将益州给夺下,依靠益州再进行发展。当然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在当时的三国乱世中,你打我,我打你是很正常的事情,势力弱就被打、被吞并。在乱世中是最能够看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地方。随后在经过长达两年的征战,刘备终于将益州给攻下了。

在这值得一说的是,李邈与法正等人不同,他并没在之前就投靠刘备,并且在他的心中也是有着对于主君的忠诚的。毕竟最开始的时候刘璋让刘备来益州可不是将益州给他的意思,而是让他来一同抵御张鲁的,这眼下你直接将益州给占领了是怎么回事?

李邈一时间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其实抛开过往不谈,就单看刘备的这个举动颇似当年董卓,李邈向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在绝对的武力之下,刘璋麾下的官员们竟然没有一人说刘备的不是。

但李邈可忍不了,当即就痛斥刘备此举是小人的行为,毫无礼义廉耻之心,竟然做出如此无耻的事情。可以说李邈都说的如此的难听了,若是放在曹操的身上,李邈连第二天的太阳都看不见。

不过刘备向来都是以胸怀出众的,他不仅没有怪罪李邈,还对于他的胆识十分赞赏,并且将他委以重任。当然对于刘备此举是否别有用心先不说,在这之后李邈也成了蜀汉的重臣。并且李邈此人也是很有能力的,他将益州管理得井井有条。

二、政治观点不同

看到这其实也看不出李邈与诸葛亮两人之间能有什么渊源,能让李邈在诸葛亮逝世后说出如此冷酷的话。其实最初两人确实是没有什么交集,要说是开始产生间隙就是在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要北伐的时候。

众所周知当年诸葛亮在刘备临终的时候是答应了刘备的,北伐也是刘备生前的愿望,在诸葛亮将刘备的后事料理完了之后,就开始准备北伐的事宜了。

先回看一下当前蜀汉的状况,不得不承认的是让蜀汉开始走下坡路就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在此之前蜀汉在占领了巴蜀等地后,实力已经可以与东吴和曹魏相抗衡了,也能够称得上是三国鼎立了。

但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将整个局势都给扭转了,关羽战败身亡,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公然撕毁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对东吴出兵。遗憾的是蜀汉惜败,而此时的刘备的身体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临终将儿子和蜀汉都交给了诸葛亮。

也正是因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这一份信任,让诸葛亮产生了一种若是不实现刘备的愿望,自己又有什么脸百年后见到刘备呢?刘备的愿望不过就是匡扶汉室,自此北伐刻不容缓。

可以说是无论在那个朝代,面对对外战争都是有两个声音的,有人想要打,就有人不想打。诸葛亮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而李邈正好相反。

战争也不是说打就打的,这其中要考虑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兵力、粮草等等都是。同时还要考虑当前国内的发展状况。此时的蜀汉刚刚经历了战败,并且曹魏无论是领地还是人口、经济发展都远远的超过蜀汉。

所以以李邈为首的益州集团是坚决拒绝出兵北伐攻打曹魏的,在李邈等人看来北伐无异于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但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却是坚定的主战派,相信到这也看明白了归根结底就是蜀汉内部的矛盾。不过有刘禅在身后做后盾的诸葛亮很轻易的就在此次对抗中占得优势。

三、病逝五丈原

最后北伐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两方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了。同样此时北伐所带来的影响也出现了,由于连年征战粮草成为了蜀汉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这几次北伐中,大多都是因为粮草问题被迫收兵的。

前两次还好,越往后运粮的问题就越艰难。并且连年的征战让蜀汉的百姓很安定下来,恢复生产与人口根本就不可能。

即使是后来诸葛亮下令让妇女也上战场帮助运粮,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前文也说过李邈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当年为什么跟随刘备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刘备并不是喜欢征战的一个君主。

但当前的蜀汉经过连年征战,对于百姓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李邈虽然不满,但是他也没有能力改变,直到第六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因为怒火攻心,最后一病不起。

即使是尽力地挽救,但最后依旧没有办法挽回诸葛亮的生命。当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李邈震惊不已,大笑后直呼“苍天有眼”。

结语

可以说在当时的局势中,没有办法说李邈与诸葛亮谁对谁错,两人所持的观点和角度就是不同的。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振兴汉室而努力,北伐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但站在李邈和百姓的角度,没有一个国家的百姓会喜欢打仗的。在古代王朝更替的原因就是让百姓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0 阅读:259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