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水灾对养殖鱼塘的影响及预防复产措施

可为渔业 2020-10-27 21:37:38

每逢时节家家雨,我国淮河以南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每年的六七月份,我国就进入了梅雨时节,尤其是沿海地带进入台风汛期,这段时间,我国天气特征多是雷雨相加,雨量加大,导致一些地区水灾频繁发生,给当地的一些渔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将给大家介绍汛期水灾对于鱼塘养殖的影响以及复产措施。

一、水灾过后对鱼塘养殖的影响‍

1、水漫金山甚至导致决堤

汛期持续性降雨,随着雨量突然增加,并伴随着狂风大作,短时间内使鱼塘水漫金山,导致塘堤长时间浸泡水中,导致土壤结构松弛,在狂风大浪的冲击下,极易造成塘堤坍塌甚至有决堤崩塌的风险,容易导致鱼类逃逸,从而养殖渔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水体环境发生突变

连续的骤雨连绵,导致水位上升,使鱼池水中的氢离子浓度、盐度、水温大幅度下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升高,水色变轻,透明度加大,使鱼塘里面原有的藻类、有益菌死亡,随之细菌、病原菌大量繁殖,藻相和菌相及水环境失衡,从而严重影响鱼类健康生长。

3、水体环境突变引起鱼类应激反应

因鱼塘水环境因子突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特别是是微生态平衡。加上,鱼塘养殖鱼类受到风浪惊吓,引起应激反应,使鱼类生理功能缭乱,免疫功能下降,受伤感染,甚至爆发疾病。

4、鱼塘周围配套措施破坏

受连续的狂风暴雨和洪水冲击影响,鱼塘的配套措施增氧机、发电机、水泵以及饲料加工设备过水后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运转;比如进排水渠道因洪水冲刷和夹带,淤泥沉积,从而影响进排水功能。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鱼塘周围的电线杆折断,管理鱼房倒塌,交通道路冲垮等养殖配套设施被损坏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诸多损失和不良影响。

二、水灾之前的预防措施

1、密切关注天气情况

养殖户应时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台风暴雨的走向,提前做好应对灾害的防范措施。

2、提前储备适宜鱼种

在汛期之前,可以根据自己鱼塘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储备一些鱼苗,可选10cm以上的鱼苗,待汛期水灾过后,迅速补足损失量。

3、加强池塘巡视

汛期前应加强池塘巡视,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时刻观察水色、水质的变化、鱼的动态,并且提前加强堤岸的巩固,把一些不结实,松动的堤岸巩固起来。

三‍‍、水灾过后鱼塘复产措施

1、及时修复鱼塘

洪水过后,养殖渔户应及时检查养殖设施,对塌坎决堤的鱼塘,用硬土、碎石或用装入泥土的化纤编织袋,修补重筑,加高加宽,夯实加固塘堤,确保塘堤不渗漏。鱼塘与外界已通连的地方,应抓紧填塞,也可以临时用防逃网拦严,防止逃鱼,造成损失。

2、改善鱼塘水质

水灾过后鱼塘会被注入大量有害物质和泥浆,水体混浊,应定期施放适量生石灰,即可澄清水体,中和酸性,提高氢离子浓度指数;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有条件可将浑水抽出,定期注入鱼塘新水,以促进鱼塘上下水体对流,提高溶氧量。

3、加强病害防治工作

雷暴雨期间容易造成水体混浊,各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随水流动,繁殖滋生,易暴发各种鱼病,从而导致传播疫情,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食场、工具、饲料、肥料消毒措施。对已经发病的鱼塘,要及时查明病因,对症下药。一旦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

4、鱼类逃逸管理

可以在鱼塘原投饵点适当喂料,以吸引一些鱼类前来吃食,以减少鱼类逃逸的损失。适当喂料能吸引一些鱼类留在鱼塘,退水后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朋友曾经尝试投料,结果退水后,他的鱼塘干塘时捕获有很多大鱼,大大减少了鱼类逃逸的损失。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关注可为渔业大鱼号!

欢迎留言评论,相互交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