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访谈|微山夏镇八景:数不尽的古老风情

山东第一访谈 2023-12-06 14:27:18

微山县城夏镇,西傍微山湖,东靠津浦铁路和104国道,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美的湖光山色,使之成为方圆几百里的重要城镇。

夏镇是一座古城,由戚城、部城和东寨三部分合成,老运河穿流其间,蜿蜒而过。西北部分为戚城,是秦朝广戚县遗址,历经汉、三国,南北朝时废广戚县,仅存戚城城垣。西南为部城,部城原名夏村,亦称夏阳,明代后期,漕运新渠(济宁至境山段运河)竣工,南北漕运畅通,夏村港口船舶剧增,工商业日趋繁荣,隆庆三年(1569年),遂改村为镇。此后,筑城垣九百余丈,高两丈五尺,雉堞一千一百余,辟四门,建城楼,驻扎护河兵员,遂又称作部城。运河以东是东寨,原系故城,仅存城垣。清咸丰元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沛县栖山一带被洪水淤没,沛县城自栖山继迁于此,就故城筑寨,名东寨。东寨曾一度作为沛县的县城,经历11年。康熙七年(1668年)地震,部城四门楼皆倒塌,城内房屋亦倒塌甚多。从此,运河东岸成了商贾云集的黄金地段。

跨运河的三城总称夏镇,历史上是苏鲁两省、沛滕两县交界处,地域交叉,归属难辨,镇中心奎星楼门外,曾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之说。城外鹰飞鱼跃,泽国水乡,城内庙宇牌坊,建构不俗,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工和劳动者的创造,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独特。文物古迹众多,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有八处。即夏镇的八大景点。先辈们串联成诗,流传民间,以至数百年:

三绝高碑透玲珑,泗亭问渡汉家风。

贤孝坟中葬贤孝,清风潭下见清风。

姜肱故里戚城在,运河环绕碧霞宫。

昭阳渔船千百艘,飞云桥下水喷龙。

三绝碑局部图

“三绝高碑”,指漕运新渠记碑。碑在夏镇运河西岸,原玄帝庙门北侧,“河清永镇”亭(即皇华亭)中。整个碑体的规模气势,与曲阜孔庙门前历代名碑相当。《漕运新渠记》,系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所撰,书法名家周天球书写,名石匠吴鼐刻石。内容记述工部尚书朱衡开挖由南阳经夏村至留城141里的新渠(新运河)、疏浚留城至境山53里的旧渠(泗河)的通漕运、治黄水的经过。撰、写、刻俱佳,一向为文人学士称之“神品”,呼为“三绝”,当地人称其为“三绝碑”。1960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曾拨专款修亭,围以栏杆保护,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亭问渡”,即泗亭问渡坊,位于夏镇闸上,清代建筑。相传刘邦为泗亭亭长时,起义反秦,一次兵败无路可奔,遂来泗水岸求渡,船民即指路送行,幸得逃生。清代康熙南巡,曾在此问过泗亭渡一事,工部主事李禧熊因之建坊。牌坊建成,立于闸上,气势壮观,过往船只无不称颂,世人誉此坊有汉家风范。

“贤孝坟”,即清风烈女墓。运河西岸下,皇经堂庙北,今东风桥西首北面;清风潭和清风烈女碑,在部城里东北部。这两个景点,是由一宗事件连起来的。明代,此处有个赌棍皮匠,家产输尽,并以妻、女抵债。其妻徐氏怀抱幼女,随夫前往,行至清风潭,跳水自杀。家中饲养的狗,见主人落水,狂叫数声,也跳水溺死。被人们视为义犬,亦随主人安葬。四川綦江杨为栋,万历年间进士,时任工部主事,分司夏镇,闻之感动,为其建砖坟,修清风烈女祠。祠堂内塑皮匠一家人像。正中塑徐氏,怀抱幼女,膝下卧狗,祠堂右侧门后塑皮匠,肩扛搭裢,形貌狼狈。清风潭,潭水清澈。杨为栋又在清风潭前面,立石纪念,这就是清风烈女碑。

“姜肱故里”,在部城北广戚城中,运河岸上有碑题志。此碑篆书五个大字:“汉姜肱故里”。后移到“通济门”(大南门口)胡同北头东侧。姜肱,汉朝名士,以孝行著称,博通五经,有“学富五车”之誉,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一生不入仕做官,皇帝征召,重臣举荐,皆不露面,或逃离家园,隐身海滨,或谎称久病就医,卧于幽阁。曾潜伏青州界,终年卖卜为生。姜肱与弟相友爱,同被而眠,一直到成年。“姜被”一词,已成为形容兄弟友爱的典故。《汉书》曾予立传,受历代文人器重。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姜肱大被的故事。

“碧霞宫”,俗称泰山庙。坐落在三孔桥北面,运河经庙西转弯向南,绕道东流,形成环抱之势。碧霞宫庙宇之大,香火之盛,庙会之繁华,在鲁南、苏北一带绝无仅有。农历四月十五至十八日的夏镇泰山庙会,为当地一大景观。这里是水运要道,南北商贾云集,不仅有祭祀活动,又是物资交流集散地。会上有碧霞元君出巡,泰山奶奶坐辇外出,有数千人的队伍,包括手执旗锣伞扇的銮驾人员,手执斧钺勾叉的卫队,上下八仙作陪神职人员,外地僧侣,各路乐队,祈祷许愿人员,扮演受刑带枷人员等。四天庙会有两次出巡,十六日巡运河东,十七日巡运河西,十八日看神戏。正如《沛县志》记载:“每至四月,抬着神像出巡,热闹非凡,往往聚集数万人。”其盛况可见一斑。

“昭阳渔船千百艘”,千百极言其多。昭阳湖位居南四湖腰,周长80余里,荷水、泡水、泗水三河自此入湖,水活质优,渔湖产品丰富,风景秀丽。清代学者郝质秊(著有《博物类编》数卷)有长篇纪游文章《游昭阳湖记》,除记述美丽湖景、鱼虾菱藕之外,把昭阳湖称为“绝蛟龙波涛之危,泛一泻千里之概,诚为沛邑之巨观也,不可不游。”清代著名文人,如新城渔阳山人王士祯(顺治年间进士、刑部尚书,善文、词,尤工诗,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渔洋诗话等数十种)、青州赵执信(康熙年间进士,精书法,诗文讲究神韵,著有谈经录、声调谱、饴山堂集)、王初桐等,皆于此作记、留诗。

“飞云桥”,志书、碑记多有记载,桥名起自汉刘邦的大风歌辞风起云飞句。桥的位置在泡水和泗水汇合处,泗水南岸有歌风台,又在泗河向东转弯处,即南庄村西南的老河口,老泗河在此转弯向南去留城的地方。泗河纵流南北,宛若巨龙。而泡水自西向东来,经飞云桥,泻入泗河,犹如水喷巨龙之势。当年看来,颇为壮观。

夏镇的八大景点,几百年来,伴随着人们风风雨雨,有过辉煌,夏镇曾引以自豪。但因年久失修,加上天灾人祸的破坏,多已面目全非。在改革开放、加强城镇建设的大气候下,随着经济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将会逐步修复起来。

来源|微山旅游网

4 阅读:57

山东第一访谈

简介:访生产生活、谈民风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