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财长下定决心要访华,G7考虑制裁中国企业,美国需要安抚日韩

美国财长耶伦面临三大难题,决定踢开布林肯,搞“独立对华外交”;G7集团炮制所谓“军民两用”概念,扩大对俄制裁,波及中国企
美国财长耶伦面临三大难题,决定踢开布林肯,搞“独立对华外交”;G7集团炮制所谓“军民两用”概念,扩大对俄制裁,波及中国企业;日本、韩国需要“核武器”,公开向美国施压,美国对盟友的威慑力明显不够了气球危机之后,耶伦仍然希望访华

布林肯原定访华,后来由于美国炒作“气球危机”,他那里暂时取消了访华行程,并说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能访问中国。

布林肯是在危机发生后,唯一跟中国高层电话沟通过的美国外交官员,他的表态给本就危险的中美关系又一重击。

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当地时间8号,此前宣布决定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却没有改变自身的态度,仍旧表示希望赴华访问,与经济领域的中国同行会面。

面对记者比较刁钻的提问,耶伦还是非常聪明地把中美关系紧张跟她访问中国的期待做了切割,她认为现在的情况并不影响她的访问期待,虽然没定具体日期,但只要中美在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后,她就会来中国访问,至于理由嘛,耶伦说中美两国的经济交流至关重要。

我们该如何理解耶伦的表态呢?我综合专业知识,也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讲明白,让大家也听明白。

首先,耶伦确实是异类,她跟美国主流政治势力,甚至与拜登,都存在一些分歧。

美国国内反华,与华切割是主流论调,耶伦这番“事不关己”的表态在高层里非常少见的。耶伦,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在鲍威尔之前,曾担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丈夫还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伦自己未来拿个经济学奖,也是没太大问题的。

那么学者型官员,对于这届政府来说确实挺另类。拜登带头,对所谓的政治正确非常迷信,放眼整个拜登领导班子,其实都很难再找出一个专业性比耶伦更强的高层官员。

所以耶伦对外的态度也没有那么激进,她在看待中美关系的时候,会更客观一些,算是本届美国政府高层中少有的温和派。

她主张承认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并想利用稳定的中美关系,让美国从中国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中获利。这就导致她对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有看法的,这显然跟拜登政府的其他成员显得格格不入。

其次,耶伦所在的财政部虽然是政府关键部门,但在对外关系中,并非核心。但耶伦非常有想法,在对华关系里,非常坚持。

这里我们也能抓到蛛丝马迹,在耶伦跟中国的对话中,耶伦自己搞了个“小外交部”。布林肯是美国国务卿,国务院是归布林肯把持,主管美国外交。按理说,耶伦要跟中国高层直接聊,肯定要通报国务院的,但她没有。

在早前和中国副总理刘鹤的会晤对话中,耶伦的相关信息就都是财政部自己发布的,而后耶伦计划访华的消息,也都是财政部自行公告,并没有按照惯例上报拜登政府,再由的国务院对外通报消息。

她之所以能这么做,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美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态是常态,耶伦想压制“政治正确”带来的负面效果,希望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在国家经济上给拜登擦屁股,她更得采取独立的对华战略,以求减少来自拜登及其反对派的干扰。

第二,在其位谋其政,耶伦确实有足够的理由跟中国对话,她要解决一个大问题。

或者我们直接挑明了说,耶伦对华示好,希望访问中国,并非完全出于善意,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那么耶伦如此大费周章,不惜逆拜登之意而行,想从中国身上获得的又是什么呢?她所说的中美经济对话重要性,究竟重要在哪呢?

是什么让耶伦下定决心访华?

耶伦面临三大压力。

第一,全球看衰美国经济,美国有近七成的经济学家都认为2022年,美国经济“滞胀”特征凸显。美联储激进加息,通胀压力还在持续,国内经济增长困难,很可能在2023年出现实质性衰退。

但耶伦说,美国不会衰退。

第二,美国政府债务达到上限,已经暂停发债,到六月前,拜登为首的民主党需要要说服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提高债务上限,为美国经济“续命”,否则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导致美元经济体系崩盘,全球经济一起完蛋。

第三,美联储不给美国政府兜底,还反其道行之,持续提高利率。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会更大。

耶伦是懂经济的,她知道,如果自己跟着美国搞“政治正确”,自然就跟着美国政治完蛋了。她也知道仅凭美国自己的力量,绝不可能在2023年解决最关键的通胀和经济衰退问题,她肯定要求助中国。

毕竟,中国是美债第二大持有国,中国在持续地抛美债。毕竟中国曾经拿出4万亿救过美国。

于是,她绕开美国国务院,与中国高层进行对话,并通过财政部直接公开了自己访华的消息,希望能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来减缓中国减持美债的势头,让市场对美债保持更强的信任,如此一来,在共和党提高政府债务上限之后,再增发新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同时,中国强大的经济体量与相对更健康的经济状态,也是美国走出如今经济颓势的一大机遇,耶伦一直认为美国可以在中国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受益,并且很有兴趣推动这一经济合作,从而缓解她工作的压力,为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带来转机。

只不过,她的想法再完美,最后拍板还要看拜登的。更何况,中美关系紧张,缺乏互信,耶伦仅凭一己之力,想短期内拿到对华经济合作的成果,可能性也很低。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想对话,可以,但唯有拜登真正意识到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中美才有可能重回合作通道。

俄乌冲突影响扩大,G7正在考虑制裁中国企业。

从拜登身上,我们显然看不到让中美重回经济合作通道的迹象。

拜登非但没有意识到现在事态的严重,反而还在继续扩大对中国的遏制,在最新的消息中,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计划将对俄单边制裁进一步扩大,将中国也纳入其中。

我看最新消息,《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左翼媒体开始吹风,援引俄罗斯公布的对华进口商品名单,批评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具有军事用途”的商品,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多都是“军民两用”,美国舆论借助这一话题,将中国炒作成了所谓“援助”俄罗斯的国家。

晶晶在之前的视频里跟大家聊过美国祭出的这个“军民两用”说法里的猫腻,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翻晶晶乐道的历史视频。

美国政府看到话题被炒热,就开始行动了。

我看有知情人士在本月9日向彭博社透露,G7国家目前正在讨论扩大制裁的议题,并会在本月24号,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时,决定是否对中国、伊朗、朝鲜等向俄罗斯出口“可供军事用途”商品的国家的企业进行制裁。

现在虽然G7还在讨论中,但已经开始敲定对哪些企业实施制裁了。也就是说到2月24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美国用这个“军民两用”的烂借口,把过去一年多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到中国身上。

而这类制裁都是未经联合国决议通过,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单边化制裁。中国已经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单边化制裁,呼吁美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以合法形式解决问题,但美国对此一直置若罔闻。

若是此次对俄罗斯的制裁扩大到相关中国企业身上,将进一步升级中美局势温度,并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

中国外交部已经在1月下旬明确表示,中国“绝不会火上浇油,更不会利用危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都是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不以军事目的为出发点的正常商品。

并且中俄的这些商品名单都是公布出来的,这一点就已经说明了两国在贸易上问心无愧,若是美国硬要以所谓的“军民两用”为借口制裁中国,那么在新一轮贸易战中,受到孤立的绝对不会是中国,而只会是美国为代表的霸权阵营。

随着美国无理的霸权行径越来越多,其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信誉,已经是必然之势。对一个无法信任的国家,我想大多数国家都会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谨慎思考。

那么,美债是不是要持续抛呢?美元是不是要“去美元化”呢?世界是不是要“去西方化”呢?这不用晶晶说,答案已经明朗了。

日韩对美国信任降低,美媒呼吁“安抚”日韩

“无能才狂怒”,美国对全球局势的掌控已经完全不比当年。对美国言听计从的日韩两国,都开始给美国要价了。

上个月时,韩国总统尹锡悦就突然单方面宣布,面对紧张的局势,韩国可能考虑制造自己的核武器,,或让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以维持自身安全。

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2022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 70% 的韩国人支持韩国发展核武器,超过 50% 的人支持美国战术核武器重返半岛。

同样的要求在日本也有发生。

2022年的时候,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建议日本发展与美国的“核共享”机制,上个月日本外相和防卫大臣与美国外长首次会晤中,还专门讨论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反映出日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般来说,日韩这种附庸式的同盟国希望发展核武,或者希望美国提供核武器时,往往意味着其对美国的信任急剧降低。

这表明军事同盟中出现隔阂,日韩认为美国的战略并不靠谱,并要求直接建立战略威慑,降低美国对同盟的控制与常规军事力量保护。

在《外交事务》杂志本月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就评论这种状态“一点都不像联盟”。文中呼吁美国重视自身信任的缺失,并“安抚”日韩,以避免日韩追求自主核威慑的过程中,将美国卷入不必要的战争中。文章还以一种轻松的语调建议美国恢复自身可信度,与日韩建立“命运共同体”。

但在现实中,美国想跨出这一步可并不轻松。维护世界霸权是需要钱的,但美国现在自己国内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对内自顾不暇,对外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信任是一种建立起来困难、破坏起来简单的关系,美国已经在维护霸权的过程中消耗了太多,不论是盟友还是对手,现在对美国的信任评价都非常低。想要重新构建信任关系并非一两天可以完成。